全域旅游创建案例选弥勒市激发活力做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红河州弥勒市:激发活力做创新,“福地弥勒”造全域

弥勒市自年10月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通过项目带动、基础先行全力打造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佛教文化、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五大品牌,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新示范。

一、基本情况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是全国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是知名品牌红河香烟的生产基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有汉、彝、苗、回、壮、傣6个世居民族,常住人口总人口为54.18万人。其地理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弥勒“接轨滇中、连接两广、辐射东盟”,是云南通往“两广”出海的重要交通枢纽,石蒙高速、泸弥高速、云桂铁路纵贯全境,弥勒有着水域风光、天然温泉、佛教文化、酒文化、民族文化、以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和阿细祭火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众多旅游资源。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列云南省第四位,是云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二、主要做法

(一)推动多规合一,打造规划融合示范

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以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为发展定向、为旅游定标。一是抓总规统筹引领;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系统工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交通、文化旅游等各类规划的融合衔接,推进云南省“多规合一”试点县(市)工作,以构建国际一流生态宜居旅游城市为总体目标,高起点编制《弥勒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并通过云南省规委会审议,形成统领全局发展的规划蓝图。二是抓规划体系融合;以城市总规为主轴,先后编制完善了产业、交通等各行业领域52个专项规划,形成了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实现资源在全域内有效配置。三是抓规划落地执行;高标准落实《弥勒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年)》《弥勒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弥勒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在云南省率先完成“一个规划、一个方案、一个任务分解”工作,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数字具体化”思路,实施全域旅游重点项目4大类54个,—年完成旅游投资.3亿元。通过大规划引领大项目、大项目支撑大产业,突破了传统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发展瓶颈,走出了创建全域旅游的新路子。

(二)强化基础支撑,打造要素聚集示范

依托“接轨滇中、连接两广、辐射东盟”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公、铁、航”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弥勒市成为云南省首批建设一类通用机场和红河州唯一通高铁的县市,4条高速公路东西南北全境贯通,高速高铁网络纵贯腹地,大通道格局全面形成。一是汇聚人才聚集产业;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人流中转集散,荟聚人才专家近百位。引进了华侨城、华润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旅游项目加快整合,产业要素加速聚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二是完善要素优化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加大交通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提升等建设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城市宜居指数不断提高,全市宾馆酒店、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实现有效覆盖。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弥勒市在云南省率先完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列为云南省“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县,智慧管理全面提升。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完成城市名片、景区名片、游记、玩法、攻略等资料的上传,AAAA级景区AI识景、语音导览、手绘地图、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人脸识别系统、部分旅游相关企业上线。

(三)实施产业联动,打造经济引领示范

以“旅游+”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业全域融合、互动并进。一推动“旅游+农业”示范;建成18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可邑村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称号,太平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国家首批创建名单,云南红酒庄列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二是推动“旅游+工业”联动;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标准,实施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打造全国工业旅游示范,进一步擦亮红河卷烟品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及装备制造产业,促进低空旅游发展。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及加工,实现本土旅游特色商品工厂化、标准化。三推动“旅游+康养”融合;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力推进医疗康养、运动休闲项目建设,乡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业态不断涌现。通过产业联动带动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弥勒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突出绿色健康,打造生态宜居示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健康宜居为特色,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一是突出自然保护;把绿色生态融入景区开发、城市建设等各环节各领域,全面实施城市面山绿化、城市水系梳理、田园风光保护等工作,始终保持弥勒旅游产品的绿色颜值。二是着眼生态修复;把生态修复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依托石漠化治理、河道治理和湿地保护等项目,建成7个城市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护好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围绕景城融合市区融合,全面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让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厚植生态优势;通过自然植绿、生态留白、城区增水,市区星罗棋布大小河湖近百个,水域面积余亩,特色温泉21处,塑造了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处处美景的城市景观,涵养了“山水田城”城市风貌,吸引了北上广等各地人士到弥勒置业安居,年外地购买者到弥勒购买商品房占比达50%以上。

(五)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品牌旅游示范

利用自然资源、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的比较优势,突出差异化发展、多样性互补,打造以红河水乡、红河东风韵庄园旅游文化综合项目、锦屏后海、太平湖森林公园、航空小镇、湖泉·温泉水世界等为载体的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佛教文化、民俗体验、生态观光“五大品牌”。一是突出重点强项目,为创建工作提供项目支撑;着力加快红河水乡城市旅游综合体、红河“东风韵”庄园旅游文化项目、太平湖森林公园等一批带动性强、品牌效应大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二是以四个特色小镇创建为引领,打响“四张牌”;可邑小镇主打“乡村振兴牌”,勤劳朴实的彝族阿细人在古村落织耕劳作,沉淀民族文化精华,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太平湖森林小镇主打“生态康养牌”,突出生态健康度假特色,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集生态休闲旅游、森林木屋体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健康度假小镇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红河“东风韵”小镇主打“文化艺术牌”,突出文化艺术创意元素,搭建艺术交流、展示、服务平台,打造集“文化艺术、文旅度假、健康生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红河水乡小镇主打“国际运动牌”,突出运动休闲文化,融入江南水乡文化及弥勒历史名人文化,打造集运动、时尚、会展、商贸等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特色小镇。三是强化宣传力度,全面拓展旅游市场营销;按照“大旅游、大宣传、大营销”的思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对外宣传促销,采取线上线下联动营销的模式。通过在传统电视台宣传、腾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lp/1277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