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日腊八,浓浓的年味从眼前这碗浓稠的粥蔓延开来。拆被褥、蒸馒头、炸丸子、祭灶王、扫房子、买年画、贴对联、挂灯笼…...家家户户充溢着祥和与欢乐。
腊八由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
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日期为腊月初八,
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一岁之末为“腊”。
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把冬季祭祀神灵、祖先称为“大腊”,举行冬祀日子被称为“腊日”。慢慢的每年农历腊月初八作为“腊日”逐渐被确定下来,成为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节日。
如今的腊八节,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更多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
腊八一过,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这是团聚的日子,是美好的时节。
腊八习俗
腊者,接也,谓新旧交替。
在上古时期,
人们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和吉祥。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
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
故为蜡祭,以报天地。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
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古代祭祀的对象有八:
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
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
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
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
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
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
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
馈赠亲朋好友。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一定会让你看花了眼。
最为讲究的会在白米中掺入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不下二十种食物。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
这一天来泡制蒜,
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
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
蒜瓣湛青翠绿,
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
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根据有关资料,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
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
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在古代,腊八有祭祀祖先、神灵、
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通常从腊八起,
人们便开始扫房、写春联、
赶年集、买年画、备年货……
直到除夕夜。
故有腊八到年味来的说法。
古人怎样过腊八节?每逢腊八节,文人墨客们感触良多,
写下很多关于腊八的诗句。
今天就来喝最暖心的腊八粥,
读最经典的腊八诗,如此可好?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夕阳余照,弥勒微笑,慈祥温暖的日子。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匆匆又过了一年,虚长又一岁,几分感慨,几分欣喜。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
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
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
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
宋·张耒
(一)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二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
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
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辑:芝麻鱼近期热文推荐
张文宏:它们是抵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关键!这10种好东西记得要常吃!
听说过“离婚冷静期”,竟然还有…
进补吃牛羊肉,不如多吃它!补肾健脾,提高身体免疫力
时隔8个月本土再现死亡病例!沪防控收紧,注意:坐车戴口罩,出示健康码,疫苗能打则打
本市公布冬春季来沪返沪人员8条防控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