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界
作者
曾嘉艺
市界
编辑
朗明
一则“要建中国最大连锁药房”的新闻将一心堂推上风口浪尖,即使发公告予以了澄清,但并不妨碍市场的想象力。
这个连锁药店界的“巨无霸”成立于年,20年的时间其门店覆盖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等10个省份与直辖市,数量高达家。
云南和西南地区是一心堂的大本营,其背后的创始人及公司实控人阮鸿献也是从云南小山村的一个普通辍学少年,发展到掌控着一个庞大的药品零售帝国。这一切,离不开阮鸿献小时候超出常人的经商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
辍学少年摇身一变成万元户
“我命由我不由天”,阮鸿献的经历验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年出生于云南弥勒县一个普通小山村的阮鸿献,8岁时,小时候的玩伴因缺药耽误病情而不幸去世,给小小的阮鸿献心理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那时希望药品卖到村里的这样一颗希望的种子自此种下。
不幸的是,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的阮鸿献便回家务农了,除了日常种地,阮鸿献还经常跟着村里人一起去昆明卖甘蔗,卖完甘蔗,他就喜欢到处转悠、观察。
有一次,他发现宝善街昆明市药材公司的收购站,金银花的收购价格为6元一斤,足足是村供销社收购价格的4倍。这一发现,让阮鸿献发现了致富的门道。
不止是敢想,阮鸿献更是付出了实际行动。回到家的阮鸿献便“怂恿”父亲借了供销社40公斤的金银花,从弥勒到昆明,阮鸿献足足在火车上站了7个小时,这一次交易让阮鸿献赚到了第一桶金“元”,也让他尝到了经商的甜头。
那一年是年,阮鸿献只有14岁。
同龄人上学的上学,务农的务农,发现了致富门道的阮鸿献,还有更大的野心。他后来发动村民上山采摘,然后由他收购,在每斤1.5元的基础上还多给村民5毛钱,他收购的金银花拉到昆明去卖,每斤还能赚4元。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早在40年前,阮鸿献就已参透,这也让阮鸿献在14岁的年纪轻松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万元。
年,15岁的阮鸿献创办了鸿翔药材收购站,迈出了药商生涯的第一步,药材生意也越做越大。
“爱情事业两得意”
只是做一个药材商的生意,并不足以满足阮鸿献的野心。年,云南开远成立了一家“鸿翔药材经营部”,这也是现在一心堂的前身。也是正在这一年,阮鸿献遇到了他的前妻刘琼。
同为一心堂的创始人,刘琼是在21岁时认识阮鸿献的,刘琼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先生当时是一个中药材收购员,衣服上都是中药材的味道,可能就是这个药味加深了我对他的好感。”
年,二人在开远鸿翔药材、鸿翔中药材、鸿翔中西大药房开起了“夫妻档”,阮鸿献在外负责经营,刘琼在内负责财务。此后阮鸿献、刘琼将公司做得越来越大,甚至斩获云南“药王”、“药后”之誉。
年7月,一心堂成功登陆A股,二人的财富也随之暴增,年至年,连续三年蝉联胡润百富榜云南第二富豪的位置。年,二人身家达到67亿元。
一手爱情一手事业,阮鸿献可谓是最大赢家。
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登顶财富之巅时,两人却选择了“分道扬镳”。年1月,作为一心堂两位联合创始人阮鸿献与刘琼的“20亿天价离婚”,一时轰动了资本市场。
不过两人并未上演狗血的“分财产”戏码,而是“和平分手”。离婚后的刘琼获得了一心堂16.85%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仅次于阮鸿献的31.85%。
实际上,刘琼在事业上也是一个“女强人”,刘琼除了是一心堂的董事外,还是华龙圣爱中医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圣爱学院院长。事业做得并不比阮鸿献小。
根据天眼查,刘琼旗下共有86家公司,拥有控制权的有23家,这些公司中大部分都是圣爱中医集团旗下的分公司,范围也都与中医、医药健康相关。
虽然两人现在“桥归桥,路归路”,但是阮鸿献曾说:人生永远不会有“无路”的时候,脚下即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