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转发,分享法喜!学佛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儿,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顶礼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M6弥勒识大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又叫“阿逸多”。“弥勒”是他的姓,“阿逸多”是他的名字。弥勒,翻译成中文就叫“慈氏”;阿逸多,翻到中文就叫“无能胜”。这位菩萨就叫“慈氏无能胜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我讲出这个名字,或者有的人还不知道,你看见在中国庙上天王殿里边,有位很肥的和尚;就是这位和尚。大约这位菩萨也欢喜吃好东西,所以吃得那么胖!他也欢喜笑,但他并不是“喀喀喀”那么笑,他怎么样?总这么张着嘴,望着你这么笑。他欢喜和小孩子在一起玩,小孩子都很欢喜他,围着他左右前后都是小孩子。
等释迦牟尼佛退了佛教教主位子的时候,就是由弥勒菩萨来掌教。释迦牟尼佛叫“红阳佛”,而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就叫“白阳佛”。据说在弥勒菩萨出世那时候的人,人的血不是红色的,是白色的。现在血怎么红色的呢?因为是红阳。所以释迦牟尼佛这时叫“红阳”,弥勒菩萨那时候叫“白阳”。
这位“白阳佛”什么时候出世呢?这说起来是很远,但是也不太远;在菩萨来看,这是一转眼的时间。那么有多远呢?现在人的寿命,普通来论是六十岁;这不是单单某一个人,就是总括起来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多岁。因为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的寿命是八十岁,到现在经过两、三千年,大约也就是六十来岁的寿命。这每一百年,人的寿命要减一岁,身量高度要减去一寸。等到人的寿命减到二、三十岁的时候,那时候有一场瘟疫病。得到这种瘟疫病,很快就死了,甚至于连一个钟头都过不去。你去请医生来看吗?连医生也一起都死了!就这么厉害的病!医生也没有办法。那时候,人死到剩十分之五,要死一半!为什么要死这么多人呢?就因为那时候人心都坏了,坏到极点。坏人太多了,就好像什么?这天地就要没收这种坏人,来把他换一换。因为他太坏,要换一点好的,所以就要死了一半。
除了瘟疫病外,减劫时还有刀兵、饥馑等灾。等到人的寿命减到十岁,那时候人就像只狗那么高。十岁,或者其中也会有一个、两个活到三、四十岁的,平均来论就是十岁。到这个时候,你说人坏到什么样子?那时候的人,就和马、牛、猪一样的,一生来就会说话,就有淫欲心。因为人“性流为情,情流为欲”,那时候真是人欲横流,一生来就懂得淫欲。所以没有好久,大约两、三岁就结婚,结婚就生儿子、女儿;完了,到十岁上下,就死了。
等到人的寿命减到十岁,再增,也是一百年增高一寸,寿命增加一岁;增加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的时候,然后再减,减到八万岁;那个时候,弥勒菩萨才来成佛。所以现在有一些个外道就说:“喔,现在弥勒菩萨来成佛了。”这是说梦话呢!他根本就不懂佛法;佛法都有一定的,不是乱讲的!所以现在这位弥勒菩萨,就是到那个时候成佛的菩萨。
世界有成、住、坏、空各二十个小劫,当坏劫最后一劫时世界开始坏灭了。首先,有火灾发生;这种火灾,不但人间这大地都被火烧了,还烧到初禅天上。“火烧初禅,水淹二禅”,等火灾过去,又有水灾;这水灾把整个世界都淹了,这水淹到二禅天。然后,又有风灾,这风灾刮到三禅天上去。所以说:
六欲诸天具五衰 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归去来
六欲天,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得见的人间和天上,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这些个天,都属六欲天。这六欲天的天人,有“五衰相现”,这以前我讲过,不知有人记得没有?什么是五种衰相呢?
(一)花冠萎谢:天人戴的帽子都是由花所生成的;这花不是用人工造的,也不是用什么花编的,它天然生出这么一个花冠,戴到头上。等到天人要死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啊?这个花就都落了!在天人没死的时候,它永远是新鲜的。“花冠萎谢”,这叫一衰。
(二)衣着尘埃:天人的衣服不需要洗,我们人间的衣服,今天也要去洗,明天也要去洗,都是一穿就不洁净了,要拿去洗。天人的衣服没有尘垢的,等他五衰相现的时候,怎么样啊?衣服上也有尘垢了,这也是一种业报所感。你问为什么他就有尘垢了?他尘垢从什么地方来的?就从他业障来的。我们人为什么要死的时候,有的人不等死之前就臭了呢?那也就是业报所感;而天人到死的时候,也就是衣着尘埃了。
(三)两腋汗出:我们人间的人常出汗,天人任何时候也不出汗,可是等他要死的时候,就出汗了!这第三个衰相“两腋汗出”,两只胳肢窝这个地方,就都出汗了。
(四)身体臭秽:天人的身上时时都有一股香气,都放香的,不需要擦香水就香得很厉害。等他一要死的时候,就有臭气了,都不干净、不香了。
(五)不乐本座:他在他的座位上也坐不住了,就坐着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那儿。喔,这就好像我们人间的人说什么?英文叫crazy(发狂)?他这个时候也就发狂了,站起来、坐下,坐下、又站起来;这么一念的就迷了,迷了就死了,死了就堕落到这个世上来了。
所以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天人有这五种衰相,到三禅天上还有风灾,你就修到非非想处天还要堕落的,所以说“不如西方归去来”。
那么这位弥勒菩萨以前修道的时候,专好攀缘。本经上不讲“攀缘心”吗?他的攀缘心最重,专门和人交际联络,谁有钱他就巴结谁,谁有钱就去和谁接近。现在有一句流行语叫什么?拍马屁!他就专门做这一套的工作。所以他和释迦牟尼佛两个人,本来在以前都一起修行的,就因为他这样子专门好攀缘,结果他才要多等这么久的时间才成佛。我相信弥勒菩萨以前是好攀缘的,你看,吃得那么胖!一定欢喜吃好东西,才会那么胖,不是单单笑胖的!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时弥勒菩萨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说了。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忆往昔经过微尘那么多的劫数,有佛出世,那位佛叫“日月灯明佛”。我从彼佛而得出家:我跟着那位日月灯明佛就出家了。出家怎么样啊?心重世名,好游族姓:我专门好这好名誉,而且“好游族姓”。“族姓”,就是贵族,就是有钱的大家庭、大财阀;好像在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有钱的人。嘿,穷人他不理,他就专门找这个有钱的!到有钱人的家里去拜候,去同人家说好话,专门欢喜这样子。也专门到处自己给自己宣传,自己给自己卖广告。像这样子,所以到处欢喜做一些个虚伪的事情;弥勒菩萨当初就是这样子,好游族姓。
你不要看他求名的心重了,最终他也要停止的,所以下面这一段文,就说他已经停止了。而我们现在这个攀缘心、求名心、求利心,还没有停止呢!可是这位弥勒菩萨在我们以前已经停止了,我们应该学他“停止”这个心,不应该学他的攀缘心。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那个时候,日月灯明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这种的定。这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唯心识定”。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在很多劫以来,就以修这种定侍奉供养恒河沙数那么多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我求名求利的心,好游族姓家这种心,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也不攀缘了,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了!
这位弥勒菩萨说,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到然灯佛出世的时候,我自己就得成再没有比这个再高上微妙的圆通,这种识心的定力。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乃至于虚空都没有了,诸佛的国土或者有净的、或者有不清净的,这都是我弥勒菩萨这种识心三昧所变化的。世尊:弥勒菩萨叫一声释迦牟尼佛。我了如是唯心识故:我明白像上边所说的道理,都是由心识所变现的。识性流出无量如来:由识性里头,流出来这种的变化相,变化又流出无量的诸佛。今得授记,次补佛处:我现在得到授成佛的记,将来等释迦牟尼佛退位的时候,就到这娑婆世界来成佛。
佛问圆通:现在佛问这个圆通法门。我以谛观十方唯识:我现在谛审而观,十方都是由这个识心所造成的。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我这个识心得到圆明,由这个圆而成实在的一个智慧,远离开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得无生法忍,这是第一的法门。
什么叫“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呢?这有三个意思,一个叫“依他起性”,一个叫“遍计执性”,一个叫“圆成实性”。在圆成实性上,生出一种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上边,这个人又生出来一个遍计执性。圆成实性,就比方是麻;依他起性,就比喻麻变成绳了。由这个麻做成了一条绳,在晚间人看见这一条绳,就以为是一条蛇:“喔,那地方有了一条蛇!”所以就生出一种恐惧心来,就执着;根本它不是蛇,本来是一条绳,人因为在晚间看不清楚,就怀疑它是蛇了!这是遍计执性。你知道它是一条绳了,这就是依他起性;你再知道:“喔,这个绳是什么造成的呢?原来是由麻造成的!”这就是一个圆成实性。
那么弥勒菩萨修唯心识定,得到开悟;所以他说“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说这个法门是第一的。
M7势至根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做转轮圣王的时候,他们两位都是阿弥陀佛的儿子;而阿弥陀佛成佛了,他们两位就给阿弥陀佛做侍者。就是这两位菩萨,总陪着阿弥陀佛,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等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退了极乐世界教主的位子时,前半夜法灭了,后半夜观音菩萨就在极乐世界成佛;等观音菩萨退居的时候,就是大势至菩萨在极乐世界成佛。“大势至”,又叫“得大势”,就是有大势力;他一举手、一投足,大地都会震动的,走到什么地方都地震,他这个势力最大,所以叫“大势至”。“法王子”,就是菩萨。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大势至菩萨和他的同伴,有五十二位菩萨。这“五十二菩萨”,就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的,这五十个再加上“等觉、妙觉”,就是五十二个位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和他的同伦,有五十二位菩萨就从座起来,给佛叩头顶礼,对佛就说了。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我想起过去,在恒河沙这么多劫,有佛出世,他名字叫“无量光”。在这个时候,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在这一劫里头,接连生出十二位佛,最后这位佛的名字叫“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位佛教我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念佛三昧。梵语“阿弥陀”,此云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那么这十二位佛,是不是阿弥陀佛呢?大约不是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是十劫,而这是过去恒河沙劫;所以这位佛不是阿弥陀佛,但是名字相同。佛的名字相同的很多,也就好像我们人同名同姓的也很多。
譬如有人:“譬如”,就是比方。比方有亲戚或朋友这么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一个人,就专专地来忆念这一个人;这一个人就专门忘,不忆念那个人。这两个人又比方谁呢?就比方一个是佛,一个是众生。佛就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我们众生,忆念我们众生;可是我们众生时时刻刻都不记得佛,都把佛忘了。偶尔想学学佛法,也就不太清楚,不知道这到底是说的什么?只有说:“喔,这佛法真妙啊!”究竟妙到什么程度上?又不知道了!所以不知道了,就更妙了!
佛为什么要念众生?因为佛看众生都是一体的。佛观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没有一个众生不可以成佛的!佛教伟大的地方,教义最高也就在这个地方:无论任何的众生,都可以成佛的。因此佛才提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都是爱护一切众生的一种表现。佛因为看一切众生和他都是一体的,没有分别,所以要教化众生,要度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佛要度众生的道理。我们众生跑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就舍本逐末,把这根本的事情就忘了,尽“背觉合尘”──离开“觉悟”,而合“尘劳”了;所以也就忘了佛,总也不记得了!
关于念佛的法门,有好多种念法:(一)持名念佛、(二)观想念佛、(三)观像念佛、(四)实相念佛,有这四种的念佛。
(一)持名念佛:持,就是执持、受持。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名号。这个念佛法门,你欢喜哪一位佛,就念那一位佛。你欢喜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你欢喜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欢喜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这十方的佛,你欢喜念哪一方的佛都可以。这念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念佛,就是教你把你的念头,只有“念佛”的一念,没有其他的妄念;没有其他的妄念,你就不生恶心了;不生恶心,你就是往好的道路上走。
(二)观想念佛:观想,这么想着阿弥陀佛的白毫相。阿弥陀佛在眉中心这儿,有个白毫相。偈颂上不是说“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那个白毫相,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四个大海那么大。你说,这真是有这么大的眼睛!呵呵,四个大海那么大的眼睛!你的境界小,你观想的佛像就小一点;你若境界大,就观得很大的,这是叫“观想念佛”。
(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观阿弥陀佛的像,看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一边念佛,一边想阿弥陀佛的相好庄严。可是我告诉你们,念佛,也有的时候会着魔的;总而言之,要有道德,若没有道德,有的时候你就念佛,也会有魔考的。
我在香港大屿山慈兴寺,有一个比丘叫恒越,他打般舟七。怎么叫“般舟七”呢?这般舟七,是在一间房子里常行,这叫“常行三昧”,又叫“佛立三昧”。在一间房里,这么走九十天,不坐、不卧──就是不睡觉,也不坐在那个地方,走九十天。你看,在佛教有这样的修行法,这样勇猛精进修行的!你在其他的宗教,能有这样子勇猛精进的法门?没有的。
这个恒越就修这佛立三昧,他修念佛;念佛念啊念的,你说怎么样啊?喔,他就越念越大声、越念越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听到他这样念,知道他是有境界了,就去看他。一看,他在那一个房里,跑得很快,一边跑,一边念佛。你说,原来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比丘前生是头牛,因为给庙上做工、耕田,今生就托生做人,又做和尚了;做和尚,但是牛性还不改,总是脾气很大的。
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跑呢?就因为他看见阿弥陀佛来了,就追这阿弥陀佛。其实怎么样啊?他就因为着了魔境界,并不是阿弥陀佛来了,是海里头一条水牛,这个水怪来了!来到这儿,就变化像阿弥陀佛一个样。因为他念阿弥陀佛,它就这么诱惑他,所以就认为它是阿弥陀佛了,就追它。等我到那儿之后,就用一种法,把他这个魔的境界给破了,他算把这个境界逃过去了;所以,念佛一样有的时候也会着魔的。
(四)实相念佛。我们现在参禅,坐这儿,参这个“念佛是谁”,这就叫“实相念佛”。
现在这“一专为忆”,就是佛常常想念着我们。“一人专忘”,就是我们众生不想念着佛。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两个人,假设就遇着一起了,也等于没有遇着一样的。或者在任何地方见着了,见着一面,彼此的光不合,一个人就想,一个人就不想,这两个人的精神就不合一;所以或者就见面了,也等于不见面一样的。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果彼此两个人,都互相忆念;这两种的忆念,一天比一天就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像这样子,从今生到来生,就好像形、影不相舍离。这个形、影不相舍离,也不会错乱的。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十方诸佛怜念众生,也就好像母亲忆念儿子一样。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要是这个做儿子不忆念父母,逃逝他方,即使母亲总想念他,也没有什么益处。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这个做儿子忆念母亲,好像母亲忆念儿子那样的情形,这母子两个人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的。所谓佛念我们众生,我们众生也要念佛,这生生世世都不会离开,都在一起的。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假若众生的心记着佛,又念佛,或者今生、或者是来生,一定会见着佛的。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你忆佛、念佛,去佛也就不远了,不用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门,你就会开悟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你念佛,也就譬如染香的人身上就有香气,这就叫“香光庄严”。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因地”,就是在初发心修道做比丘的时候。大势至菩萨说,我在因地的时候,以念佛的心得到无生法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现在我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摄受这一般的念佛人;我好像吸铁石吸铁一样摄受念佛人,生到极乐世界去。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现在佛问圆通法门,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这个念佛的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我以这个念佛的法门,就收摄六根门头的妄想。我就单单念佛,把六根就都制住了,六根就都不打妄想了,这叫“都摄六根”。我就以这个清净念佛的念,相继不断地总这么念,得到这一种定力。斯为第一:这念佛法门,是最第一的法门了!
(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