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经介绍了弥勒的由来。这篇主要说一下弥勒净土信仰。
弥勒净土信仰主要分两个层次的内容:
其一,弥勒由凡人而修行成菩萨,上至兜率天。
其二,弥勒从兜率天下生到阎浮提世,于龙华树下得成佛果,三行法会,救度世人。这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龙华三会”。
对于民间而言,所谓的弥勒净土信仰,指的便是第二层次,弥勒救世。这种思想流行于动乱的南北朝时代。这一时期,世道非常乱,世乱则恶运丛生,群魔乱舞,人民希望有弥勒这样的救世,伏魔以安定世事。
既然流行于民间,弥勒净土的信仰也免不了世俗化,并与底层民众社会运动发生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弥勒信仰的大量“伪经”出现。这些伪经本或者依印度传经的某一思想,敷衍成篇;或者诈云佛说,另起炉灶。如《弥勒成佛伏魔经》便是依据《弥勒下生经》一段伏魔故事,演化而成。
随着实践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三佛应劫”的救世思想。这种思想把人类历史分成三个阶段:青阳劫时代,由燃灯佛掌教;红阳劫时代,由释迦牟尼佛掌教。前两劫各救度两亿人。白阳劫,乃世界最大灾难来临之时,由弥勒佛下世掌教,救度“残灵”九十二亿,回归天宫。
“三佛应劫”救世思想,在北魏时代弥勒大乘教出现时就已见端倪。到了唐玄宗开元初年,弥勒教王怀谷明确提出“释迦牟尼末,更有新佛出”。而北宋王则更明确地提出了“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的思想。细心地朋友可能发现,在北宋之前,人们只谈论释迦佛、弥勒佛二佛,要凑成“三佛应劫”,还需要“三世佛”中的燃灯佛来帮忙。
燃灯佛,在此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他曾点化释迦牟尼得成佛果,主管过去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此前的文章进行了解,在此不做赘叙。
“三佛应劫”思想完全成型,是在明清时期。这时问世的《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以及《普静如来钥匙宝卷》等经书,对三佛应劫思想有了明确、成体系的概括:
“世界上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佛轮管天盘。过去者是燃灯佛,管上元子丑寅卯四个时辰,度道人道姑,是三叶金莲为苍天;现在者是释迦佛,管中元辰巳午末四个时辰,度僧人尼僧,是五叶金莲为青天;未来者是弥勒佛,管下元申酉戌亥四个时辰,度在家贫男贫女,是九叶金莲为黄天。”
在有的“宝卷”中,三世佛上还有一个最高神“无生老母”或者“无生父母”,她在三个时期分别派遣燃灯、释迦、弥勒下到尘世间救度受苦受难的人群,再回归到天宫。这显然受到了道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