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和弥勒佛也许是信众求神拜佛时拜的最多的两位神仙,可是你知道吗,关于观音菩萨和弥勒佛的名称翻译还有段小插曲呢,而且和《西游记》里唐僧的人物原型、唐代高僧和佛教翻译家玄奘大师有关。
玄奘画像
观音菩萨刚开始被翻译为观世音菩萨,后来据传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称观音菩萨。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发现“观音菩萨”这个名称翻译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译者梵文水平不高,不但把梵文意思理解错了,而且不符合汉语逻辑:音本来是听的,怎么能观呢?
玄奘认为,正确的应该译为“观自在菩萨”,意思是以清净眼观察世间众生,并根据众生因缘是否成熟而进行救度。因此,玄奘在他翻译的从印度取回来的佛经中一直使用的是“观自在菩萨”这一译名。
玄奘同时认为,弥勒佛跟观音菩萨一样,也是翻译错了。弥勒佛人们恐怕都知道,他有着大大的肚子,脸上总是笑眯眯、乐呵呵的,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玄奘认为,弥勒佛的发音同其梵文发音对不上,应根据其发音译为“梅旦利耶佛”。
“观自在菩萨”像“梅旦利耶佛”像
因此,玄奘在他翻译的佛经当中都使用的是“观自在菩萨”和“梅旦利耶佛”。
但是,即使像玄奘这样的权威高僧也不能抵挡得住世俗的力量,也不能改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叫法。多年来,被他认为是错误的译名“观音菩萨”和“弥勒佛”流传了下来,而正确译名“观自在菩萨”和“梅旦利耶佛”却少有人知,更不要说普遍使用了。
有人曾开玩笑说,假如你在人间哇啦哇啦求观音菩萨、求弥勒佛保佑,可他们在天上搞不明白啊,他们会疑惑:这是在求我吗?是在念我的名号吗?因为翻译的不对啊!
观音菩萨和弥勒佛的译名堪称佛经翻译上的一个经典故事,这足以证明当年新华社译名室成立之初确立的“名从主人、约定俗成”两大原则的正确性。
玄奘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根据梵文的发音分别译为观自在菩萨和梅旦利耶佛,这无疑是正确的、应该的,但是,“名从主人”的原则应当让位于“约定俗成”原则,即人们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已被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译名不应做轻易改动,即便可能存在不准确甚至错误。
在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而观音菩萨和弥勒佛这两个被玄奘大师认为并不准确的译名千百年来得以流传,也恰恰证明了译名“约定俗成”这一原则的强大。
往期文章
译名谈丨芬兰女总理应该是“马林”,而非“马琳”
译名谈丨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名字趣话
新华社译名室:1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译名差错
作者丨李学军新华社译名室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