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弥勒,热浪滚滚。置身葡萄大棚,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更让人如蒸桑拿,汗如雨下。而在弥勒市弥阳镇牛背社区葡萄种植大棚里,不少中老年妇女却钻进让人“窒息”的大棚,现场采摘、分类、包装、标签、称重、结算等,对农户的葡萄实施“一条龙”服务,她们就是该市东风农场管理局东风红丽葡萄专业包装队。
“为了完成今天3.5吨茉莉香葡萄的采摘、包装,我们早上6点就赶来了,争取下午5点前完成包装与运输。”包装队队长李红丽认为,当天的工作量并不轻松,而且气温也很高。
“天热也要按订单干完,这是我们的职责。”包装队有10名工人,每天收入元。今年56岁的李红芬是典型的“大姐姐”,也是包装队成立8年来的“固定工人”。在果香扑鼻的葡萄采包现场,她将葡萄分拣、装袋,动作娴熟,还与其他妇女边包装葡萄边话家长、欢笑声不断。8年来,她们靠每年为期半年的葡萄包装收入实现了发展致富。
包装葡萄是个技术活儿,正常情况10名工人就能完成当天的葡萄包装量。
活儿多的时候,包装队会临时增加人手。李红丽既是包装队队长又是葡萄销售联系“中介人”,她已记不清在炎炎夏季包装了多少吨、多少个品种葡萄。
作为弥勒东风农场较早成立的一支包装队,除了带动就业外,还为众多葡萄种植户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红河的高品质葡萄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当问起外地客商是否到现场监管时,李红丽笑称:“人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