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是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的南缘,属中山类型地貌。东接弥勒县,南连建水县,西邻通海、江川县,北倚澄江、宜良县。境内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59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89%,位于北纬23°59′至24°34′,东经°49′至°09′之间,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东西狭,南北长,崇山峻岭连绵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间杂交错,呈“两脊夹两槽”地形,较大的盆地有宁州坝和盘溪坝。主要河流有南盘江、青龙河、海口河、龙洞河和华溪河,均属珠江水系。
华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资源有水能、褐煤、铁、铜、磷、铅锌、石膏、石灰石、陶土、瓷土、硅石、银、硫磺优质矿泉水。现已探明的矿藏储量较多的有磷、褐煤、铅锌、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矿储量在4.38亿吨以上,平均品位24.2%。褐煤储量多万吨。
华宁特产:
柑桔
华宁是省内有名的水果基地县,亨有"桔乡"美称。凡到过华宁的人,都会被那桔花飘香、金桔满园的景象所陶醉。华宁"秋波兮"柑桔以早熟、丰产、质优名扬全国。其成熟期为每年的8月至次年3月,比其他省区的柑桔早熟40-50天,果实不但色、香、味兼优,汁多爽口,桔味香浓,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早熟蜜桔、甜橙、脐橙、无核锦橙、冰糖橙等品种以果实较大、果型整齐、果面平滑、皮薄、化渣、果肉柔嫩汁多,香气浓厚、品质佳良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全县"秋波兮"柑桔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2万余吨,产值万元。"秋波兮"柑桔以其独特的特点,上乘的品质,分别在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被授予"云南省优质水果"称号,产品畅销省内外,倍受消费者青睐。
柑桔是华溪镇的主导产业。华溪柑桔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成为华溪的“命脉”产业。至年底,全镇柑桔种植面积1.75万亩,种植品种以特早熟、早熟温洲蜜柑为主,产量3.12万吨,柑桔总收入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的52%,占全镇农业总收入万元的66%,柑桔种植户直接柑桔收入户均元以上,人均元,户均柑桔收入10万元以上的桔农有50余户,2万元以上的桔农有余户,以桔园为载体开办了农家乐7户。目前,全镇有从事柑桔生产、营销的龙头公司、基地9家,成立了柑桔产业协会和柑桔生产专业合作社,有选果机24台,协会会员户,下设华溪、甫甸两个分会,向组织化、标准化、公司化的方向发展,产品销售市场覆盖东南亚各国及国内各大市场;全镇柑桔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镇村有专门从事柑桔生产技术指导的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9人,种植柑桔42个村民小组各组有2-3名乡土人才骨干开展科技推广工作。
华溪柑桔达到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以“早熟、优质”的产品特色走俏市场,堪称“云南蜜桔第一镇”。
华宁柿子
华宁柿子,云南省华宁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华宁县地处滇中高原盆地的南缘,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珠江水系资源,以及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充足的光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造就了独特的华宁柿子成熟早、着色鲜艳、含糖量高、品质优的特点。
具体品种特点是:华宁“次郎”柿子品种果实扁方形,果顶微凹,纵沟清晰,果皮光滑、细腻有光泽,成熟时呈橙红色;“阿贝楚”柿子品种果实椭圆形,果顶突出,果皮光滑细腻,脱涩后呈橙红色。华宁柿子无核、质脆、甘甜,营养价值丰富。
冬春早菜
正当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华宁素有"温室之称"的盘溪坝和华溪坝却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秋温热,冬春不冷,几乎所有的亚热带作物都可种植,冬春早菜尤为突出,共有以洋葱、茄子、青椒、番茄、苦瓜、蒜苔等为主的多个品种,上市时间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5月,全县的冬春早菜种植面积达亩,产量.3万公斤,商品菜远销东北、华北、西北、江南等20多个省区,部分转口贸易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冬早蔬菜已成为华宁农业经济天平上颇具份量的砝码。
华宁土陶
华宁土陶历史悠久。明朝洪武年间(公元年)江西景德镇人车鹏到华宁首开陶业生产。多年来,华宁陶业人继承传统工艺,致力于陶艺的发展,古老的陶艺焕发出勃勃生机。产品以华宁特有的优质白胶泥为原料,烧制出的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产品由单一的生活陶发展至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多个品种,年产陶余万件。产品经质量认证达国家GB-88标准,被评为中国首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年工艺陶获首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金奖。年"宁州"牌彩陶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东巴文化陶则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展销会及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华宁土陶以其深厚的民族传统内涵,成功地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一次次握手,从美国到日本,从泰国到新加坡,不同的国度、民族、文化都为这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的华宁土陶所倾倒。
萝卜鲊肉
农村的习俗是每到过年了,家家户户宰猪(这可是土猪肉),然后把周边的邻居、亲戚朋友叫来一起吃一餐年饭,很是热闹。热闹过后,主人家就会把还没有用的土猪肉中的三线肉,用来和当地农家自己产的萝卜丝一起,再加上肉汁,食用盐,辣椒粉一起腌制。
制作方法
1.猪头肉刮洗干净,放在开水锅中加精盐、姜块、料酒煮至八成熟,晾冷后切
成丝。鲜红辣椒洗净,切成丝。
2.鲜汤中加辣椒粉,然后把干萝L丝、猪头肉、鲜辣椒丝、精盐、蒸肉粉、五香
粉、花椒、白糖、白酒、味精故人搅拌均匀,装入坛中密封,10天后就可以随吃随取。
土特香肠
像北方的水饺一样,在我们华宁老家,最有年味和年俗的食品是香肠和腊肉了!不信,你瞧,一进腊月,街道口、胡同里老乡们谈论的话题里,总有“腊肉淹了几块、香肠灌了几节!”这些话题,几乎众口一词,轻描淡写之间,把办年货的繁忙和香肠在年货中的位置给凸现出来了。
一个“灌”字也省却了多少制作香肠的繁琐工序!首先,你得到市场上买或托人寻了杀年猪的家户要一段小肠(买似乎是几元钱一段)。然后回家反复漂洗,用面粉,用葱白,用食用碱,食醋,祛除异味,再用有棱的竹筷反反复复刮挤小肠里外双面的黏膜,直把拎进门时混混沌沌的小肠洗刮得白白亮亮,干干净净;不要忘了,此时,正是北风呼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把小肠洗净时,主人的双手早被冻得通红,失去了知觉。但如此的辛苦痛疼能难住家乡惯于精益求精做事干活的父老乡亲么?不然,灌香肠的年俗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流传至今么?
岁月流逝,一个个腊月来了,又离去,有多少关于香肠的轶事流传。
随着华宁经济的发展,家乡的香肠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规模化的手工作坊,涌现出象宁州香、象川、香哩哩等知名品牌,制作的工艺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考究,色鲜味美,不含任何色素及添加剂,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香肠,现在可以随时能买到。
来到华宁,尝一尝地道的华宁腊味香肠自然是少不了的,煮熟,切成薄片,呼一帮好友,开一瓶美酒,对着明月,举杯相邀:“来,尝一尝华宁的土特香肠!”此时呀,你能说那一片片薄薄的香肠就没浸透浓浓的乡情?
豆汤米线
华宁豆汤用优质豌豆脱壳磨成面粉炒香,加鸡汤煮成,把雪白的米线倒入金黄翻滚的豆汤中,倒入碗里,加上配料,浓香沁人,其味无穷。制作程序:1、选饱满上好的碗豆为主料。2、用碾米机纳壳。3、用小钢磨磨成面粉。4、面粉中放入草果、八角面拌匀。5、在锅里炒10-20分钟抄起。6、煮时将面粉放入鸡汤锅里,在沸水中搅匀,待煮前将豆汤舀入小锅里,放入卷粉或米线,然后倒入碗中便成了味道鲜美的豆汤面了。使用配料:酸菜、碗豆尖、葱、盐、辣椒、椿果、姜、蒜等。
旅游:
象鼻温泉
古宁州八大景之一。位于华宁城南12公里处,有山形如象鼻,原建有一间火龙庙,内供石象一尊,现庙已毁。石象被搬到桥南洗澡塘村庙内保存。象鼻岭脚,石壁屹立,林木丛生,岩隙间涌出温泉两股,相去10多米,水温摄氏38度至40度,属碳酸泉,清澈如玉,水中含钙、镁、锶、镭、锌、硫等13种有益人体的元素,对防治皮肤病、风湿病等有特殊疗效。又因势凿石砌墙,左为女塘,右为男塘,故名象鼻温泉。每逢花朝月夕,春秋佳日,远近浴人,不绝于路。许多游客骚人都为徐霞客、杨升庵未能至此游而惋惜,发出“惜不遇升庵,汤名书第一”的感慨。清代宁州诗人张凌云吟道“天下汤泉莫漫夸,传闻温沼让西沙;岭如象鼻岭无异,水比安宁水更嘉;入浴解教人似玉,到来几许貌如花;春寒我欲频经此,童冠讴歌乐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