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代以后,佛教中的佛陀形象成为中国传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化到今天,庄严智慧的释迦牟尼佛,大肚喜悦的弥勒佛等等,依旧深深代表着今天的佛教文化。
与观音菩萨一样,佛也是玉石雕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是从我国出土的各种文物中看,唐代以前的石佛雕刻非常之多,然而作为佩戴的玉器饰品却鲜有发现。明代以后,玉佛逐渐出现,尤其以清代最盛。其实玉佛的产生过程也正应验了玉从神玉、王玉到民玉的转变,在唐代以前有发现过大型玉雕佛像,而当时玉流入民间后,更多的玉佛饰品才开始出现。到了今天,佩戴玉佛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即使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但是我们仍然能从男女老幼身上看到玉佛的身影。
在翡翠进入中国被人们熟知后,佩戴翡翠佛和翡翠观音更是成为老百姓寄托信仰的最好体现。
中国玉文化和宗教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翡翠的主要产地缅甸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更由于翡翠盛行的区域——是以信奉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地区,佛教对翡翠艺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佛教题材在翡翠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和地位。
佛像雕件与人物雕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佛像雕件通常塑造慈悲庄严、豁达超脱的佛家菩萨形象,而人物雕件则以人物常态为准。我们看到的佛教形象,有的慈祥庄重,有的威严怒目;或大肚无忧、笑口常开;或超凡脱俗、诙谐潇洒。因此,佛教人物的构思与雕刻,创作者能有宽广的发挥余地。
翡翠玉佛挂件或雕件中的玉佛,主要指大肚弥勒佛,他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弥勒佛耳垂明显而肥厚,挺着大肚,笑口常开。由于弥勒佛展示给人们的都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他凡事都乐呵呵的心态带给人们人生启迪,应该保持宽容、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
另外,玉佛也有指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庄重威严的如来佛象征着大智慧,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健康平安才是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