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这五个值得去的景点现已免费对外开

大同关帝庙:坐落于大同市鼓楼东街,俗称大庙。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构,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建筑坐北朝南,庙前广场上,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庄重而典雅的戏台,平面呈“凸”字形,上有清代“演真楼”的牌匾,这座戏台彰显着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逢关羽生辰和庙会,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典,上演戏剧。大同府文庙: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隅,明初时由云中驿改建而成。《大同府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年)以府学为代蕃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明元帝永兴五年(年)下诏“祀孔子于国学,与颜渊配”。《魏书世祖纪上》记载,世祖始光三年(年)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可知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学校立孔庙,中国府学的渊源大致始于元魏平城(今大同)中书学,大同府文庙的传承为世之第一。纯阳宫:又称吕祖观,位于古城大同的闹市中心鼓楼西街,是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大同纯阳宫创建年代已无确切金石文字可考,据说为金末元初西京道宫长刘道宁创建。三宫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共建有殿堂70余间。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紧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藏玄蕴妙,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院落。宫门为三路五楼牌楼,泛黛溢彩,造型别致。三路,象征步入三清;五楼,寓意五行俱全。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天王殿内塑有六尊佛像,分别为弥勒佛、韦陀以及风调雨顺四大天王。壁画以祥云、荷花、牡丹、青石等题材很好的烘托出了四大天王的神照场景。六尊塑像,形象生动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与佛教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化传承的含义,中外文化相得益彰。大同帝君庙:位于大同市城区帝君庙4号,鼓楼东南角,为明代建筑,后仅存一大殿和两偏殿,大殿为二层楼阁。年10月6日,帝君庙举行了修复重光揭匾仪式之后开门迎宾。修旧如旧的帝君庙占地平方米,故址依原貌,坐北向南,院落三进,错落有致,清幽雅静。庙门古朴庄重,前出廊,悬山顶。殿楼共嵯峨。如今的帝君庙既是一处旅游景观,也是道教协会所在地,是大同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大同帝君庙与府文庙属同一建筑群,过去是读书人供奉祭拜的场所,帝君庙与府文庙隔巷而对,殿楼共嵯峨。府文庙气势雄伟,帝君庙庄严凝重,两者形成互补之势,各有各的看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xw/182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