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昆明人出门都会必带四样东西
手机、钥匙、钱包和充电宝
不过,亲们知道吗?
你们随时带在身边的充电宝
可能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日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曝光了充电宝的问题,让人看了害怕。
这是不久前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年广东省移动电源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公告,结果显示,80批次充电宝产品当中,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达36.3%。
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
重力冲击和阻燃要求两个方面。
重力冲击易引发爆炸!
此次不合格的29批次充电宝产品中,重物冲击项目不合格的就达到18批次。
其中,标称为深圳市源立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奇量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环球移动电子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生产的充电宝产品,两批次不同型号的抽查样品均被检出重物冲击项目不合格。
电池重物冲击试验:一般是采用冲击锤自由落地对电池进行冲击,如果不发生起火、爆炸等现象,说明电池为合格的,主要是用来检测电池在受撞击时的稳定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你把充电宝放在包中,挤压或者摔到,这种爆炸的后果……完全不堪设想!
来看看这次抽检不合格的厂家名单!
这些产品常见吗?常见!
小编在淘宝上随便一搜,发现许多品牌还是热销品。
销量可不少哦!
而这些不合格的充电宝会怎样呢?
阻燃性能不合格
当发生危险时,外壳的阻燃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充电宝发生起火时,外壳如果不能阻燃,就往往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根据国家标准:充电宝在电芯或其他部件发热失控的情况下,外壳应能有效阻止或缓解火势蔓延,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但令人失望的是,在总共29批次不合格产品中,14批次就是因为阻燃项目不合格。
在工程师检测过程中,有的充电宝外壳遇火不燃烧或短暂燃烧后熄灭,但有的样品遇明火后却迅速燃烧,并持续很久。
这种使用非阻燃材料的充电宝外壳,在充电宝发生起火爆炸后,不能有效起到阻燃效果,甚至会助燃,引发更严重的燃烧爆炸。
而有的产品外壳,甚至用打火机就能点着,并且迅速燃尽。
工程师表示,消费者在使用充电宝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直充电的现象。劣质产品在过度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起火。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阻燃不合格的产品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以下公司生产的充电宝产品阻燃项目均不合格。
各位云南的亲们,
一定要注意下面这三个品牌!
因为这三个品牌的部分产品在抽检中
重力冲击检测和外壳阻燃检测
都不合格!
充电宝容量虚标
此次对80批次充电宝产品的有效输出容量的检测,有高达49批次被检测出存在有效输出容量虚标现象。
乱标容量的不合格产品竟然占到抽查检测产品一半以上!
广东质检院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说,一些充电宝标称的是三万毫安时,但是实际测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万八千,相当于只有标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一些标称10安时的充电宝,实际测试只有6安时,相当于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容量值。
检测中发现输出容量相差最大的一款充电宝,实测值仅仅只有标称值的百分之四十,实际输出容量远不如其标称的那么高。这种虚标现象将严重影响充电宝的实际使用性能。
其实我们身边已经发生很多起
充电宝引发的安全事故:
警钟长鸣!
1月5日,昆明机场安检站查获一乘客携带的无标识充电宝。该旅客及同行人员不听劝阻,执意要将充电宝拆开查看容量标识,结果在拆卸过程中造成充电宝内部线路短路后导致自燃。▼
3月5日,从南宁飞往曼谷的飞机在起飞后30分钟左右,一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发生了冒烟起火,旅客立即脱下衣服并包住充电宝向跑到洗手间灭火,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5月11日,一位在青海的游客用充电宝充电时,发生爆炸起火,险些烧毁酒店房间▼
5月10日,浙江杭州一市民把充电宝放在裤兜,并连着手机充电,结果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导致四肢8%烧烫伤,其中3%—4%为Ⅲ度烧伤,需进行清创及皮肤移植手术▼
4月29日,河南郑州一位坐公交的市民,感觉包里的充电宝发热严重,将其扔进垃圾桶,随后该充电宝发生爆炸▼
小编在网上搜索,“充电宝爆炸”相关消息多不胜数▼
看着都害怕。
真不要随便在网络上买充电宝了!
那要如何在使用充电宝中
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①要购买标识完整的产品。产品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额定容量(额定能量)、电池能量(电池容量),厂名或商标。
②输入输出端口要有端口名称及额定电压、电流值;包装上标注安全警告、生产日期或批号、厂名厂址,必须使用中文标识,包装与产品上标识的重复内容必须一致。
③充电时若发烫应立即停止充电,若显示已充电完毕应及时断电。
④避免接触重物或尖锐金属部件,防止内部电芯被重物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发生爆炸。
⑤废弃移动电源要合理回收,不要与生活垃圾一起丢弃。
来源:春城晚报(hai-ccwb)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