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我是大丸子,从来不白吃
1月14日,“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层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以全新的视野审视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并结合陕西、青州、邺城等地的佛造像,进行了南北造像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对于佛教,我是没有太深的研究的,但是一直对佛教神秘的色彩有极重的兴趣,所以在开展后,就计划着去一次,去感受一下跨越千年的佛教造像的神秘。但因为疫情,就一直在延后看展的时间。到了今年的四月份,那时候疫情刚刚有一点好转的苗头,于是马上预约了门票,去看了这一次特展,也就是第一次看“映世菩提”。过了两个多月,偶然间又在某一展览APP上看到了这次展,所以又想去一次,把这次的看展安排在了工作日,想着这样的话,观展的人会少一点,也能尽可能的慢慢观看这些历经风霜的佛造像,感受千年以前的风采。千佛碑千佛碑是南北朝(-年)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实业街出土,从外观上看,这块石碑并不大。和其他地方出土的千佛碑相比,他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千佛碑最有趣的还是,碑中每一个造像都有着不同的姿态。这也是『千佛』的由来吧。我自己拍的
双思惟菩萨像第二件是北齐(-年)时期在河北邯郸佛像埋葬坑出土的双思惟菩萨像。整件造像是比较完整的,能够很清楚的看出造像的形体姿态以及面部表情。一手抚膝,一手拄颊做思惟状。两位胁侍菩萨立于两侧。整体造像算是完整,除了两侧的彩绘莲花有一些破损。对于胁侍两个字的含义,我搜索了一下资料。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按照佛教的理论,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无数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众生。而每一佛都有两位或几位胁侍菩萨。百度百科这样一看,双思惟菩萨是否成为双思惟佛陀更合适一些呢。佛教中一些词语的使用和一般的言语有很大的不同的,日常看到“胁”总想到威胁,但佛教中是协助。这或许也是古文通假的原因。我自己拍的
弄女等造弥勒像弄女等造弥勒像,东魏,武定五年(年)。背后有一个“白马舐足”的故事,造像中,太子半跏趺坐于筌蹄上,身姿右倾,作思惟状。前方的白马曲腿引颈吻向太子左足,仆人侍立于一侧。
在看展时,我竟然还没有注意到这个场景,在检索资料的时候才发现,有点可惜,只能使用一下网络上的照片了。
“白马舐足”的故事,如果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释迦太子在看遍人间疾苦后,忍痛离开仆人和爱马,单独寻求解脱之路。
网上搜的
这次展览只拍了前面的造像。实在是没想到后背竟然还有一个故事。以后看展得更仔细了。
正面的造像就很清楚了,弥勒菩萨造像。这里有一点小知识: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在兜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表现在造像上就是菩萨和佛两种造型,此像为弥勒造像。南北朝时期弥勒信仰在上层社会和民间广为流传,弥勒造像成为主要题材之一。我自己拍的
阿育王像整个展览,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阿育王像了。因为它不同于其他的佛陀造像,其他的佛陀造像,都是端坐或直立,但这尊阿育王像,是向前俯身的,所以光源打在上面后,面部表情就很难观察到。
阿育王像,南梁太清五年(年),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尊南朝阿育王全身像。
阿育王像并不是阿育王本人,而是阿育王所造释迦牟尼佛像的略称,所以,他也是一尊佛陀,在中国东晋、南北朝至隋代的中国帝王、僧侣阶层和信众中有特别的信仰和崇奉。
我自己拍的还有很多其他的照片,这里不做一一介绍了,如果有成都的朋友想去看,要尽快哦,8月份展出就结束了。以下是其他的影像,给大家分享一下。
横图: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