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记者从《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据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关乎我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一个五年规划。
1.未来五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我省从规划期和远景两大方面来谋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
在规划期内——
到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保持10%以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到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6个千亿元级大产业、2个亿元级产业;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从远景谋划看——
到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面建成;
农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云南美丽乡村成为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靓丽名片。
到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规划涉及了哪些方面?
《规划》突出了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核心,形成了贯穿规划的逻辑主线,衔接空间布局、脱贫攻坚、生产、生态布局、民生保障、政策制度供给五个板块内容并“串珠成链”。
3.“两区一线”的空间布局如何实施?
把管严管好坝区规划建设作为优化空间布局重中之重:
以“原则上坝区非规划用地一律不再审批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确保农房数量在现有基础上一律只减不增”为目标,遵循“科学规划、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综合整治,惜土如金、节约用地”原则,尤其针对坝区村庄无序散乱蔓延现状,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实现村镇规划建设从无序到有序、从强化到优化。
加大“两违”建筑和“大棚房”问题处置力度,引导村庄向坝区边缘的宜建山地布局,实现依山而建、依山而居。
把振兴边境乡村作为守边固边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规划》4种乡村振兴村庄分类的基础上,增加守边固边型。
通过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等工程,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和谐稳定的宜居宜业宜游边境乡村。
持续保持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边境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3.怎么实现全省自然村在年规模基础上搬迁撤并10%以上?
《规划》提出:到全省自然村在年规模基础上搬迁撤并10%以上。在推进过程中,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方病严重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人口流失特别严重不具有保留价值的村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重大项目建设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交通沿线、小城镇、产业园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出现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拓展乡村生产生态空间。搬迁撤并村庄必须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
4.如何统筹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咬定总攻目标,确保到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明确特色产业脱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生态保护扶贫、综合保障扶贫、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扶贫扶志等“精准脱贫十大行动”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统筹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5.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未来怎么打?
立足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这一云南特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围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
重点推进6个千亿元级大产业、2个亿元级产业建设;
培育壮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设农业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5.“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如何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具体抓好强化村镇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做强做精产业、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服务功能、挖掘特色和文化六项任务;
启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万村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年,完成全省个示范村(自然村)建设任务;
引领整体推进,到年,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实现。
6.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下一步将怎么做?
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历史遗迹遗存文化保护传承力度,总结推广弥勒可邑、剑川沙溪、建水西庄、腾冲和顺、凤庆安石等模式。
确定个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恢复示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风景好”向“底蕴深”提档升级。
通过挖掘乡村多重特色和多彩文化,实现美丽乡村有特色、有风景、有文化、有产业、有故事,避免盲目模仿、千村一面。
7.乡村振兴中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点有哪些?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重点放在农村;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主攻“出行难、运输难”、水资源合理配置、农村现代能源体系构建完善、乡村信息化水平夯实、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近免试入学和全面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供给等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力争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农村地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乡村振兴,不能一蹴而就
云南省乡村振兴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要分析乡村区域发展现状和差异,科学划分攻坚区、重点区、引领区,准确聚焦阶段任务,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压茬推动乡村振兴、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把全省发达地区、人口净流入城市的郊区、集体经济实力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乡村作为引领区,发挥示范作用,到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把已经或即将脱贫的乡村划分为重点区,推动加速发展,到年部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优先任务,将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县等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较重地区的乡村划分为攻坚区,聚焦精准发力,到年前确保全面脱贫,年至年重点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到年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