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家
世
间
之
工
巧
技
艺
(五)
大国文化自信
云岗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在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岗石窟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辽保大二年(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
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
清代,清顺治八年(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修葺。
国之瑰宝
云冈石窟第11窟,顶部罕见的梯形平棊中雕刻惊为天人的八龙翔空,洞窟中央方形塔柱下层四方四佛,法相寂然,西壁中层的大型屋檐龛内七佛庄严宣法,宽袍广袖,衣袂蹁跹,尽显华夏风韵。
云冈石窟第12窟,著名的“音乐窟”,通栏式雕刻十四个圆拱联龛,龛中伎乐奏响佛籁妙音,置身其中,观赏众伎乐齐颂梵呗的宏大场景,仿佛跨越了千年时光,梦回北魏的赞歌,倾听佛国的辉煌。
云冈石窟第13窟,顶部密布庄严绮丽的巨大光云,好似垂天之幕,光云之下交脚弥勒现身说法,四周众养天人环列身旁,面容清秀,合掌礼敬。
技艺绝伦
云冈石窟寺佛教艺术雕刻群,是北魏帝国集团集聚国家力量、调用全国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与工匠创造的足以体现时代风范的大型艺术杰作。它的艺术风格影响、波及到北中国各地的佛教石窟造像,在中国雕刻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冈石窟佛教艺术继承了秦汉雕塑艺术优秀传统,并吸取北方各数民族和外来佛教的艺术特色,经过发展、融合、变革和创新铸造而成的北魏石窟“云冈韵式”。
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其造像风格,一方面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的审美,另一方面融进了汉民族的雕刻手法,而形成了中国石窟雕刻史上独特的云冈早期风格。石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是当时佛教传播盛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世界遗产
云冈石窟历经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自年云冈石窟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以来,老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先后翻修了第5、6、7窟木结构窟檐,增设了别墅院围墙护栏,整修了窟前道路。维修了山门前清代戏台;扩展了山门前广场。修整了东、西厢房,改建了第5窟前正南的5间办公接待室和第7窟前正南的3间办公室。补墁了山门院、5窟院、6窟院的地面砖。平整了五华洞即第9~13窟窟前地面,同时在其南侧垒砌约80厘米高的挡土墙,再往南垒砌了高约2米的护壁石墙。年,经过两年的筹建,专项投资架设的电路正式开通。同年,在第9、10、12、13窟窟内铺墁了砖地;在第20窟窟前台地东侧铺建了台阶;绘制了参观游览路线图;规划制定了云冈石窟保护范围。
-END-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