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古陶瓷中不同时期佛造像文藏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元、明、清时期,历朝统治者对于佛教扶植有加。陶瓷佛像的烧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地域与窑口、釉色与装饰,还是造像的种类都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元青白釉加漆描金释迦牟尼像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元代(~年)佛的造像以青白釉和龙泉青釉为常见。青白釉加漆描金释迦牟尼佛与青白釉药师佛都以元代典型的青白釉来烧制,更多地采用了涂漆、描金、彩绘等方法进一步对佛进行装点,增加了佛像的整体表现力。

元青白釉药师佛上海博物馆藏

而同时也有以瓷器特有的烧造工艺来作为佛的装饰的,青白釉弥勒佛坐像中,露出胎土经高温后的淡红色,与其他部分的青白色形成鲜明对比,整体显得较为随意。

元青白釉弥勒佛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龙泉窑青釉释迦牟尼佛通体以龙泉窑特有的梅子青釉出之,色调深沉含蓄。佛的面部五官及手则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也让观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佛的面部。

元龙泉窑释迦摩尼佛坐像首都博物馆藏

明代(~年)陶瓷佛造像主要集中在白釉上,且以福建德化窑最有代表性,目前见到的白釉佛像大部分是德化窑的作品。德化白瓷佛像制作都十分精细,塑形繁复,尤其注重佛像的神态表现,是瓷塑作品中的佼佼者。

明德化窑白釉立像广东省博物馆藏

但也有塑造较为粗糙者,如白釉弥勒佛坐像砚滴,这一类作品往往不是专以塑像为目的,而是将塑像作为器用的装饰,因而注重了用途而忽略了形象的刻画。

明德化窑白釉释迦牟尼佛南京博物院藏

与德化同属福建的漳州也有非常好的佛像作品,白釉释迦牟尼佛立像为漳州当地的作品。这尊佛像塑造极为精美,于规矩中不失生动。

明德化窑白釉释迦牟尼佛坐像福建博物院藏

清代(-年)陶瓷佛造像不仅仅集中在汉传佛教上,更由于统治者对于藏传佛教的重视,藏传佛教造像出现在陶瓷中。

明白釉弥勒佛坐像砚滴福建博物院藏

在釉彩品种上,除沿用之前的做法外,仍然制作白釉的作品,同时还使用了新的釉彩品种和表现手法,如清雍正时期的哥釉金彩弥勒佛像就是很典型的一件。

明嘉靖白釉释迦牟尼佛立像福建博物院藏

这两件佛像表现的都是大肚弥勒佛的形象。

清白釉弥勒佛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大肚弥勒佛是明清时期常见的佛像形象,这尊弥勒佛的袈裟部分采用哥釉开片的工艺正好表现出了像田地分割的样式,十分巧妙而生动;整件作品釉色清莹,开片规整,反映出了雍正时期的工艺特色。

清雍正哥窑金彩弥勒佛像首都博物馆藏

藏传佛教题材的佛像作品也是清代塑造的重点之一,同样在陶瓷中也有表现。藏传佛教题材的佛像作品常见于金、铜、玉等,往往都是造型复杂,装饰华丽,而反映出深邃丰富的宗教内涵。展现藏传佛教造像色彩华丽、饰物繁复的特色,清乾隆时期的粉彩无量寿佛代表了这样的风格和特点。

清乾隆粉彩无量寿佛河北省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无量寿佛头戴天冠,以瓷器粉彩特有的湖水绿、青金蓝、珊瑚红、粉色、橘红色、松石绿、黑色等色彩描绘菩萨的冠、发、面、衣及饰物,呈现出华贵美艳的特点。

原文作者:龙霄飞文章来源:《收藏家》年6月刊《釉彩纷披下的庄严宝相——古陶瓷中佛教造像的题材与种类(上)》

《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出土——古玉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zf/177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