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扯蛋,就会让人想起赵本山、范伟小品《牛大叔“提干”》。
牛庄的牛二逄为学校窗户玻璃的事,拿着乡长写的条子,去找某公司马经理。公司胡秘书正因马经理胃下垂不能陪客发愁,让牛二逄冒名顶替马经理陪客,承诺陪客后就给他办事。客人还没来,菜就上齐了,其中有一道用线串起来的鹌鹑蛋。牛二逄提着线感叹:这扯蛋是不是搁这儿来的?等了一会,客人说不来了,胡秘书立马翻脸,借口公司资金困难,那个玻璃的事不能办了。牛二逄无可奈何,问服务员要塑料布拿回去挡窗户,临走时说:“这玻璃没办成,搁这儿学会扯淡了。”
这里“扯淡”是“扯蛋”的普通写法,至于扯蛋,当然不是“搁这儿来的”。
“扯蛋”应该是中国民间最经典的口头禅了,其出自何时何处已无从考证。有人说可能是过去未婚男子在漫漫长夜无聊时做的动作,终究是不雅观,就演化为“扯淡”了。也有说人在无聊时扯一些闲话叫“扯淡”,但民间对蛋的感官更熟悉更直接,慢慢演化为“扯蛋”了。但不管是先有“扯淡”,还是先有“扯蛋”,意思都一样,是一个意思的两种写法。只不过是“扯淡”比“扯蛋”稍稍含蓄那么一点点。
扯淡字面本意是淡化,比较浓的东西,一扯开就淡了。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后,内阁首辅高拱被驱逐出京,回新郑老家闲居,心情郁闷无聊,就在墙壁茶几上面书写“精扯淡”三字,每天都写上百遍,不久心中与徐阶、赵贞吉、张居正等老对手的矛盾都渐渐地淡化消化了。
随着时光流转,扯淡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化和丰富,渐渐有了闲扯、胡说八道、忽悠、无聊、没意思、找借口、不相干等意思。
寒山受人侮辱,与拾得谈心,拾得对他念弥勒菩萨偈:“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里的“扯淡”就是闲扯、无聊、没意思,世上之人忙忙碌碌都是闲扯,修行才是正道。
找人借钱或帮忙,有人尽力而为,也有人内心不愿意,口里找着各种借口,编着各种理由,忽悠、瞎说、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不帮就不帮,扯这么多蛋干吗。
河南淇县有一块“扯淡碑”,碑首刻着“再不来了”四个字,下面是“扯淡”两个字。不知道碑的主人是谁,有说是崇祯皇帝,有说是和绅,有说是《一捧雪》中的沐怀古,不管是谁,似乎对这个“扯淡”世间有着极大的怨恨,留言“再不来了”。碑后有文:“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也颇值得玩味。
见过这么一道菜,一盘虾子中间放着几个鹌鹑蛋,美其名曰“虾扯蛋”,扯淡一下子扩展到饮食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