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常识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

具茨山?报国寺?微刊

弥勒道场┃弘扬正法·利乐群生

导读

据佛经记载,弥勒出身于婆罗门望族,后出家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先佛入灭,命终往生兜率天宫,在兜率内院以菩萨身份为天人说法。

弥勒菩萨是受释迦牟尼佛授记的未来佛,是释迦牟尼佛法统的继承者,在未来世将从兜率天下生娑婆世界。

弥勒净土分为弥勒上生的兜率净土和弥勒下生的人间净土两个净土,在无量无边的佛国净土中,只有弥勒菩萨所住的兜率净土没有出离三界。

兜率净土在三界的最底层欲界的第四天,离人类世界最近,是天人生活的乐园。中国佛教的净土法门最早兴盛的是弥勒净土而不是弥陀净土。

弥勒性格的现实性

  弥勒法门的现实性还表现在弥勒菩萨的个性特征上。目前学术界对于弥勒是否为历史人物尚无定论。实际上,从佛教信仰的角度而言,弥勒是否为历史人物并不重要。佛教中的菩萨各具秉性,菩萨的性格都是表征佛法的。

  在一般人眼里,菩萨个个都神通广大,法力无比,福慧具足,完美无缺。是的,大乘菩萨普遍都具备凡人无法企及的神圣和卓越。然而,佛经中描述的弥勒菩萨却没有那么高大完美。据《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所说,弥勒具凡夫身,未断诸漏,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另据《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所述,弥勒菩萨发心求佛道比释迦牟尼佛早四十二劫,因释尊修行比弥勒更精进勤奋,故反而先于弥勒而成佛。

  关于弥勒修行的懈怠,在《法华经.序品第一》中也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讲《法华经》前作种种神变,现种种瑞相。弥勒不知释尊为何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和瑞相,心生疑惑,于是就请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解答弥勒的疑问时涉及弥勒的本生故事:在久远的过去生中,文殊菩萨名号妙光,有八百弟子,为八佛之师。那时弥勒是妙光菩萨的弟子,名号求名,因弥勒“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在《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中也有弥勒菩萨出场,他出场时的形象也不是很光彩。经中的主角维摩居士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在家大菩萨,他为了向众生说法假装生病。释尊知道维摩居士的用意,先派他的十大声闻弟子去探病,但十大弟子因为以前曾受到维摩居士的斥责和诘难都不敢去探病。于是,释尊就叫弥勒菩萨去探病,不想弥勒也不敢去,因为他过去生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第八地菩萨境界时曾受过维摩居士的训斥。维摩居士嫌弥勒说法不如法,先就弥勒得释尊授记为未来佛之事提出诘问,又向弥勒大谈一通什么是菩提的道理。可见,同为菩萨,弥勒的道行不如维摩居士,智慧不及文殊菩萨。由于他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其修行的境界甚至还比不上已得阿罗汉果位的释尊的声闻弟子。难怪释尊的大弟子们对于释尊授记弥勒为未来佛,定为佛的接班人有疑问,甚至不满意。如在《佛说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弥勒修行上的不足和性格上的缺陷并不影响他作为未来佛的地位,也不影响信众对他的信奉和崇敬。或许弥勒的性格及缺点具有表法作用,是出于教化众生的需要,是对众生的开示。弥勒的性格与欲界众生和人间众生的根性、习气相应,消除了菩萨在凡夫心中的神秘感和疏离感,拉近了菩萨与凡夫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菩萨也有人性人情,也有烦恼习气,甚至也有缺点,菩萨境界和菩萨的道行果报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能够使信众增强修行的信心,坚定学佛的决心。弥勒法门充分体现了凡圣平等、人佛平等思想,使大乘佛教宣扬的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的佛理真正落实在实处。

相关文章

链接

慈宗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一)

慈宗

弥勒净土法门及其修法

慈宗传承▏为什么要修弥勒法门

慈宗知识▏星云大师论弥勒净土

慈宗知识▏星云大师论弥勒净土

慈宗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二)

慈宗

略谈弥勒净土法门及其现实意义(三)

卍随喜▕具茨山报国寺▕恢复重建

账户名:新郑市具茨山报国寺

开户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新郑支

账户号:

开坚法师

慈心居士

备注:以短信形式编写善款金额和功德主名字,僧众将在法会期间念经回向。(根据发心,善款金额不限,皆可随喜,感恩诸位菩萨的护持;公众帐号将每月公布善款情况!)

轻轻扫一扫,与开坚法师近距离交流,解疑答惑,修学正法;开示人生,解万千困惑;拒闲聊。

具茨山报国寺筹建中,欢迎广种福田;皈依佛门,捐建寺院,放生、供花、供灯、供果,请轻轻扫一扫,与弥勒佛结缘。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是什么
北京中科白疯癫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zf/57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