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佛友!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晚上我们继续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五卷弥勒菩萨识性圆通!弥勒菩萨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大菩萨,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弥勒菩萨的生日,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弥勒菩萨的形象胖,笑口常开,一看就是富贵相。弥勒菩萨这样福慧具足是如何取得的?在他的修学报告里面,都给我们做了报告。
那么我们还是首先读一下今天晚上要讲的这部分经文:。
弥勒菩萨说:他是经过无量劫以前认识了一尊佛,这尊佛叫日月灯明佛。这个日月灯明佛,其实我们读《法华经》的人都知道,《法华经》上说:。最早是由日月灯明佛给他讲的,这日月灯明佛总共有多少尊?有两万尊佛相继都叫日月灯明佛,最后一尊日月灯明佛是弥勒菩萨遇见的。最后一尊日月灯明佛他有八个孩子,全都以妙光菩萨为老师,妙光菩萨不是别人,正是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就是我们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七世佛母。最后一尊,刚才开始讲那个“燃灯佛”,是“日月灯明佛”的第八个孩子,他是八个孩子里最后一个成佛的。燃灯佛教了八百弟子,里面有一个叫求名的他特别爱求名,爱求利,贪诸利养,这个人就是弥勒菩萨的前世。也就是说弥勒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读的时候也知道,弥勒菩萨他是日月灯明佛过去以后,燃灯佛才教他唯心识定。弥勒菩萨,其实和我们中国人,包括我们现在修行人有非常大约缘分,他的习性特别喜欢富贵荣华,喜欢到处走,到处跑,跑到一些比较富贵,富裕的好山好水的地方去玩。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旅游,到各地旅游,如果是没有这个病毒疫情的话,现在正是游玩的好季节,很多人到处旅游。所以,弥勒菩萨的修行过程,特别适用于我们现代人的修行。
。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来报告心得,都是从他的座位而起,顶礼佛的两足表示对佛的尊重。因为佛的狮子座很高,弟子在顶礼佛足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对佛的尊重,完全接受佛的教化。。我回忆起来在很早很早以前,经微尘劫那么久远的时间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叫日月灯明佛。因为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很多燃灯佛的故事,在此就不多讲了。我们知道这个弥勒菩萨他其实比释迦牟尼佛学佛不晚,很早前就学佛了。他接触的这尊佛,他说:,他跟着出家的。我们现在好像学佛特别神秘,尤其觉得出家特别神秘。其实,出家修行就好像我们现在上学一样,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可选择:什么女子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还有什么专门学习专科的;传统文化的学校等等。当年,佛是一个觉悟者,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很多人也慕名前来参学,来到佛的处所要跟随佛学习,像佛一样过佛的日子,佛出家他们也跟着出家,所以出家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上学,上一所专门修学佛法的学校而已,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弥勒善萨说他有一个特点,意思是说他喜欢世间的名利,贪图世间的名利,,特别喜欢游玩,特别喜欢去一些高贵族姓有钱有势的人家去游去玩,这是他的特点。所以,日月灯明佛就要根据弥勒菩萨的自身特点,教给他相应的修行方法。
说起弥勒菩萨,我们知道,他在中国应化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原名叫契此。有一天,他出现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一个叫长汀村,他不是出生在那里,大伙都不知道他是从哪来的一个流浪的孩子,但是长得白白胖胖非常干净,非常招人喜欢,于是大伙就把他给共同收养了,然后给起他的名字叫长汀子。为什么叫长汀子呢?就是因为他是这个村的孩子。这个布袋和尚是五代时后梁的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为什么他又叫契此这个名字呢?就是因为他度化世人要做到“上契如来之理,下契众生根基”,所以,他生活应化到那里,是特别契合此时此地的众生的根基。他在奉化区的岳林寺出的家。他出家以后呢,特别喜欢出去玩,最喜欢去玩的地方是奉化有个山叫雪窦山。雪窦山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弥勒圣地。菩萨在世间都有他的道场。你像释迦牟尼佛有灵山,在印度有灵山,在中国也有灵山,中国的无锡有个小灵山,那有88米的释迦牟尼佛的大佛,铜铸身体。那么文殊菩萨在中国的五子峰,莲花瓣清凉山,又叫五台山。观者菩萨在普陀落迦山又叫普陀山。在印度这个普陀落迦山那也有,在印度也有这个山。山顶上都是小白花,普陀落迦就是小白花的意思。佛在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的时候,就在观菩萨的道场讲的。在中国也有普陀山,就是在舟山群岛那个普陀山。在藏地布达拉宫也是观音菩萨道场,他的意思就是取名于印度那个白花山,依山建了那个布达拉宫。还有一个普贤菩萨,他的道场是我们乐山大佛附近的峨眉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是九华山;而弥勒菩萨在中国的道场就是雪窦山,雪窦山在哪里?在浙江。所以浙江雪窦山尊为弥勒圣地;相传鸡足山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而我们有一尊非常出名的阿罗汉,头陀第一的迦叶,他现在就在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佛下世以后,把佛的袈裟和钵叫衣钵,传给下一尊佛,他等着弥勒降佛世。弥勒佛降世是什么时候呢?相传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因为弥勒菩萨在现在在知足天,又叫兜率天,兜率天内院,又叫弥勒净土。他在那里做候补成佛,等释迦牟尼佛法运结束以后,他在弥勒内院的寿命尽了以后,他就下到人间,来示现成佛。而在弥勒内院的寿命是四千岁,一天等于人间的四百年,按照人间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所以算下来,总共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以后,弥勒佛才能下生到人世间。
我们现在很多寺院里的弥勒佛的形象,都是由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的原型而塑造的。他表示福大,量大,提醒世人,要学会包容。弥勒菩萨,相传在后梁祯明三年三月三日圆寂于岳林寺东廊盘石上,临终谢世的时候他给大家做了一首偈子。菩萨应化在人世间,他不像我们世人临走的时候特别痛苦,半年前就有可能昏沉,或者胡说乱梦,你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啥。我们有一个穆居士,前几天刚回去。她母亲九十多了,天天不认识人,见了她就喊“大姐”。寿命长是一种福报,但是,老年痴呆,完全丧失记忆,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老了的一种特点,很多人都如此。我们跟前有一个我们本家的一个伯伯,你问他:“从哪来?”“我从哪来,我不知道?”老年痴呆。修行人,尤其是菩萨应化,比如说印光大师也好,比如其他高僧大德也好,他临终的时候都要做一首诗,这诗就是所说的偈子。那么布袋和尚他既然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到底给世人要留下什么?弥勒菩萨当时他说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意思是弥勒真弥勒,化身有千百亿化身,他时时刻刻都示现给当下的这些人,让当下的人像他一样福大、量大,福大就是要有包容心。要有包容心这样才能去,自在和富贵。可惜的是时下这些人,并不能认识到这个人就是弥勒。
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行走在人间,他拿着口袋提起放下。他告诉我们,世间就是这样,世间的事能提得起,也能放下来,放下来就是智慧。提起来能放下,就是智慧人生。如果光是能提起来,放不下,那叫执着。那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那这个人就很苦。
我们一进山门,就是天王殿,每一座寺院的天王殿里面,都能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菩萨。他就是每天都眼迎信徒和游客。好多寺院的天王殿两侧,都有对联,对联很多种,在这里我们说几种: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圆寂后,葬身于封山寺(现奉化中塔寺),其墓称为中塔。后人冯斯道、何智施山地,在其墓旁辟地建亭,名佛塔亭。布袋和尚葬身中塔后,传说其墓顶“累发异光,早晚均见,十分灵验”。
宋哲宗元符元年(年),皇帝赐号“定应大师
他的整个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信息,他的信条,他的经典。在日本,没有谁像布袋和尚那样被人在记忆中如此地尊敬。人们与这位在每一间屋子里陈设的布袋和尚塑像面前,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如此深刻笑的痕迹,他的笑驻留在每个听见笑声的人的心中,他的笑扣动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创造出了一种人类的共鸣。
布袋,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养,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被他的笑所净化,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笑容间感受到纯真的幸福。他的笑深不可知,却是人们心底鸣响的欢乐音乐。《插秧歌》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这是布袋和尚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我们现在禅宗里面经常引用的了道歌。这首诗歌好像在说我们插秧的过程,其实告诉我们,如何种福田如何见真相,如何心清净的过程。在这儿我们不妨去,简单的分享一下:手捏青苗,就是我们在插秧的时候,要把苗拿着,这个青苗就是我们要有好的苗,好青苗就代表我们这个善心,唯有清净是一个好苗子,你不要有恶意,你种的就是恶果,你要有善因就种的是善福,所以,这个青苗就代表是好苗。在栽种的时候要低头,低头的时候看到稻田里水映照了天,天就指我们清净的自性。,如果在这把这个苗插下以后,这个水里面有毒或者是这个环境不允许它生长,那么这个苗就长不成稻。这个青苗也有它的六根,这里同时也告诉我们说:唯有我们自己收住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做到“六解一亡”,你才能真正的成就丰收的果实,那个稻子才能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所做世间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是我们“悟到了到证道的过程”。:在生活中好像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忍让,我们去忍辱负重,我们好像是在后退,好像是不作为,实际上是无所不为。那叫后退原来是前进,你看看这个《插秧歌》,描写是南方地区插秧苗的过程,实际上是悟道了道的过程。这也可以说是弥勒菩萨倡导的是人间佛教们现在有人说,我们现在有没有化身那?弥勒菩萨有个特点我们刚才说了:特别喜欢富贵,交富贵的人,特别喜欢游历世界,特别和一些权贵打交道,因为他生生世世都结缘的那些富贵的人,所以他就可能做国王的老师,国师。他可能会为国家去做更大的方面的事情。
其实人间佛教,并非是我们现代高僧大德所提出的,早在六祖慧能大师的时候,他也提出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什么意思呢?佛法在世间,你想觉悟,世间的一切觉,都是那个菩提。你离开世间,来觅那个菩提正果,就好比说,你要找一只长角的兔子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应化在世间的佛菩萨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间,与众生和光同尘。我们希望所有的佛菩萨应化的高僧大德长久住世,他们就像参天大树一样,能福泽后辈,能为世间迷茫众生带来希望。
弥勒菩萨说他好游族姓贪恋世名,他认识到自己的习气了。同样,我们现在有人来出家,我们一下就要求说要求他是圣人,没有习气和缺点那是不可能的。都成圣人了还去出家干嘛,修行干嘛?所以我们要像弥勒菩萨一样,有包容心,笑口常迎,来来往往的这些客,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是这个人不容,那个人不容,他骂了我,他和我吵架,我就不容他,我要和他斗争到底。那就说明根本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什么是修行,早晚课白做了。要学习弥勒菩萨,就要看看弥勒菩萨,看看我们天王殿的弥勒菩萨,天天干嘛?笑脸相迎,大肚能容,难容之前,笑口常开,这是弥勒菩萨对我们的启示。
弥勒菩萨自己报告说他有的这些习气,我们现在学佛人也要应该像弥勒菩萨一样,去检讨自己。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习气,并且要改正自己的习气。不能包容人,心量小,我们就要去改正。来了一个让我们特别不能包容的,习气特别重的人,他其实就是佛,他就是来教我们如何包容的。若真的能看到原来他是教我们的,不是让我们给他来挑毛病的,是他来教我们包容心的,这就对了。你不是包容不了吗?见谁都是毛病,那就来一个特别习气重,那是佛的化现,来教你的。你千万别以为我是老修行,他是新来的,他啥也不会,我来教他的,那就错了。修行都是来改正自己的,不是说你拿戒律的尺子,来量别人,嘴都是说自己的,而不是说别人的。弥勒菩萨虽然有这些习气,但是他很清楚;我们现在修行就是不知道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天天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比,我都日中一食了,他一天吃七顿饭八顿饭那不行,你不要拿你的长处和别人比,更何况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人都是佛菩萨,唯有自己是凡夫。这才叫真正修行。如果你天天是看这个不对,看那个不对,就你自己好,那完全错了。那弥勒菩萨他在修行过程中,他知道我哪有缺点我就要去改正,这就叫忏悔。忏什么?发现自己的问题,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哪里还有缺点?我就要去把缺点改正,叫悔过,这叫改正叫忏悔。忏悔这两字就是发现自己问题并且改正。改正的过程,有的人特别坚决,有的人这个习气特别难改,弥勒菩萨改他这个习气用了多少时间?我们看一下这尊佛教他怎么去修学?佛是一个觉悟者,观察他这个学生非常的透彻的叫日月灯明佛,就像太阳像月亮像灯也就是一切光,日月灯明佛就是无量光,把属于我们世间所有的光都说了,日月灯明佛他就像太阳照的、月亮照的、人间的所有的灯这些光明来照,所以他能知道每个众生需要什么,从哪儿去入手,来把这个众生的习气改正。所以,弥勒菩萨在这里跟我们报告说:。这个时候,日月灯明佛来教导我修习唯心识定。我们一说这个唯心的话,我们现代人有一个有一个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的很对立:我们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无神论;唯心主义的就相信上帝保护,信教信佛的,全都是唯心主义。甚至说唯心主义那就是和迷信挂钩了,那都是迷信。这些认识都是对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心”不了解,中国人所说心就是本来、根本、核心的意思。唯心就是以本来为唯一核心。本来是什么?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的自性。自性本空,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我们那个真心,就是心经里面的心,就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核心,就是万物的本源这叫心。日月灯明佛教导弥勒菩萨说:你现在好名好利,就是因为你把这些假象当真的,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真的。日月灯明佛根据弥勒佛好名好利、贪名贪利这个特点告诉他:名利那些都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只有那个真心清净的本来面目本心才是唯一的真实的。佛讲经就是一步到位,不会跟我们绕圈子。不像我们世间学习学手艺,那你先打杂,你先给我端茶倒茶我再给你教活;也不像我们现在教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补课,为什么要补课呢?课堂上不教你,教你都是假的或者是教你个皮毛。然后补课,补课干嘛?主要是来收费,有补课费啊!现在我们的教育,出发点都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贪钱贪名唯利是图的小人。我们整个社会,所谓的以经济为中心,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被名利销蚀。而佛陀教育直接告我们你宇宙人生的真相,直截了当指出我们的毛病,这才叫真正的好老师。我们佛教现在不被人理解,很多人骂佛教,还骂出家人,什么好吃懒做?!没事儿了骗点钱,把讲经的叫忽悠,把给人做敲打唱念的叫赶经忏鬼等等,这些完全是对佛陀教育圣人教育的一种污蔑。当然这也不能怨别人,只能怨我们自己做的不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认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力让更多的人,真正的了解真相。自己的影响力太差,威望太差,别人不信。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原因,能力有问题,那还怨别人吗?不能怨众生,只能怨我们自己。那些高僧大德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所以今天我又搭上袈裟,从严要求自己,越来越正规。要立志做老师,这个老师不好当,那就要正规的去做。
今天正值清明节,我们都知道清明节这个时期是阴转阳天气要转暖的过程,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很多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希望见到袈裟得以清明,能得到清净和明白就像日月灯明佛,永远用光来照耀众生,给众生以光明、给众生以温暖、给众生以安定,让众生得到安养。佛就是全心全意的把自己当蜡烛,奉献燃烧自己,奉献人生。那个过去形容教师的那首诗: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来说我们的老师非常辛苦的。当然我们现在很多的老师,并非全是刚才所说那样都是为了补课,还有很多有良知的老师。这两天在整经的时候,听那个浙江大学有个叫郑强教授,郑强教授讲得非常好,他就是忧国忧民,他从一个教育工作者,从一个大学教授那么个高层次的日本留学的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那么高的角度来去忧国忧民,发现中国的教育的一些缺陷,他说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把中国男孩子教的是越来越没有阳刚之气。他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让男人找不到男人的那个自尊心的教育。也就是我们说这个世界现在是阴盛阳衰,他说是教育的问题,确确实实也是一种文化的衰弱。
我们在谈到日月灯明佛针对弥勒菩萨他这个特点,直接了当告诉你,你所追求的那些都是假的。唯有这个真心是真实的,所以你要保持持你这个意识,要定下来定在哪?定在这个真心叫。刚才说了唯心,说起唯心我们想到了唯心和唯物这两个哲学流派。那么同样地说起了唯心识定,我们肯定还有人会说,中国佛教有一个宗派叫唯识宗,弥勒菩萨就是唯识宗的创始人。中国的佛教宗派唯识宗又叫法性宗,又叫慈恩宗,又叫法相唯识宗,他的代表人就是谁呢?就是唐玄奘法师以及他的弟子窥基大师。这个唯识宗是古印度时候的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经过护法法师和戒贤法师而传到中国的。窥基大师长住长安慈恩寺,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寺。所以唯识宗又叫慈恩宗。唯识宗它以《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等等,各种十一部经典经论为他这个宗派,所依据的法据。法据是啥意思?就是这个法相宗、唯识宗的依据这些经典依据。像我们净土宗有《佛说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等五经一论是我们的依据。因为从佛那说出来的那才是真的依据。这个法性宗又叫唯识宗。一说起唯识来,我们就很多人就把他搞得非常复杂。玄奘大师,非常辛苦去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在大雁塔,在慈恩寺去译经讲经非常辛苦。其实玄奘大师作为文化交流者,开创了中国一代先河,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三位译经大师之一。玄奘大师他所译的所有的经典最出名的就是《心经》。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经》的二百六十八个字就是出于他译的。但他译的这个经典又不是他译的,什么人译的?是他走在取经的路上,路过到四川的一个寺院,他在那里挂单,挂单歇脚休息以后然后再前行。就是在这个寺院里面碰见有一个最脏最有味道,臭味熏天这么一个没有人去管的老僧人,这个老僧人身上得的是长了疮了化脓了。人长疮了以后化脓那个味特别大,他比那个敬老院那个老人那个味更大,我去亲自体验过一次。那是我们慰问的时候,有一个小时候我叫大娘的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岁数大了,以后得偏瘫了,长时间在床上躺着,家里人手少孩子也忙,她那就得了褥疮。因为她自己也不能自理,所以可能就是一天或者两天才能换洗一次衣服,所以连屎尿带她身上的这个化脓的疮疤发出的气味特别特别冲,进屋里以后眼睛都睁不开,甭说那个味了。反正好几个人和我进去屋里,没说几句话就全跑出去了,呛的不行跑出去了,出去以后就吐。而我还要坚持,那个味确实非常大。就是这种情况下,唐玄奘大师还要去侍候这个老僧人,把老僧人一点一点一点一点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我们见了那个脏的人我们都躲得远远的,但他就不怕苦不怕累。照顾好了以后,这个老僧人就给他背了《心经》,直接用汉语背的。这个僧人告诉他说这是观音菩萨亲口说的。所以玄奘大师取经这么长时间译的经那么多很辛苦,但是最高成就就是二百六十八个字《心经》,二百六十八个字还是观音菩萨亲口给他说的。所以,所谓的唯识宗、慈恩宗、法性宗,叫法不一样,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心经》所说的,所谓的,唯一真实的就是我们的自性本心又叫本性又叫空性,它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识是意识是认识,是识知,识知就认识知道的意思。我们的本来的心又叫本觉,本来的觉悟无所不能周遍法界。
所以,日月灯明佛在教弥勒菩萨的时候说:你唯有的把你所有的那种贪财贪命贪名的那种妄想心放下来,回归自己清净的本心,把你的意识定在这个清净自性上,这叫,识是觉的一种表现,我们本觉里面难道不能识知吗?前面讲的那个虚空藏菩萨有四大宝珠,有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还有大圆镜智。这些里面都是我们本觉的,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识所有的聪明,都脱离不了我们的本心,那个本觉的智慧,本觉的智慧就叫般若。不翻译,般若智慧,般若在这儿叫本来觉悟。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圆满究竟的觉悟,就叫般若。如果还再加个智慧呢,有的智慧,比如说菩萨的智慧,就叫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他还不能究竟圆满,不像佛。佛就是和我们自性本来的觉悟完全契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菩萨叫,无上菩提,这个菩提也非常高了。但是并没有完全和我们自性本觉相契合,所以他也叫智慧。但是不能叫般若,因为般若就是指我们本体那个觉性的智慧,是究竟圆满智慧,它叫般若。
我们讲到这儿,不用再讲别的了,今天晚上的课,已经都讲完了。后面还有那么多怎么就讲完了呢?因为我们把这个重点已经讲完了。唯心识定讲完了,这是佛教他的重点,也是所有佛教的核心和重点。表面上看佛教了我们太多了,教这么多经典,其实说白了,全都讲的是。我们净土宗,那么多经典,教的核心是什么呢?,就这么简单。其实唯心识定和弥陀自性唯心净土是一回事,都是说清净心是唯一的本来面目,一切净土都没有离开真心本性。
日月灯明佛教了弥勒菩萨,摩,不念mo,念ma,进入清净正定,你就要定在这儿,不能再改了,因为这就是你根本,这就是你解脱的办法。
。他经过多长时间才把他这个好名、好利、好玩、他爱玩,他天天不在寺院,天天提个布口袋,玩哪?玩雪窦山啊!他好名好利好玩,经过多长时间,,三昧是正定。以这样的修行方式为恒河沙的佛做过弟子,奉侍过恒河沙那么多的佛,才把他那个求世名心,世间的名利心。人的习气特别难改,又叫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弥勒菩萨修行费了不是九牛二虎之力,而费了恒河沙劫,侍候了那么多佛,听了那多佛的教化,修行那么长时间,才把他那个贪名贪利好游好玩、游手好闲那个习气改掉。那我们现在要立地成佛,要让一个很重的人,要让他马上改掉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我们发了这个立地成佛的心,那也一定能改掉,觉悟就在于自己。我们所有的习气都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们和我们的兄弟姊妹,同是父母所生的应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又不同?原因就是,我们不是我们这一世才做人,我们的命运不是这世父母所决定的,他主要还与我们前世前生无量劫来我们的习气、我们业力的牵引有关系。
,他到了然灯佛出世出现于世的,我跟着然灯佛修学,我才得以成就,,就在那个时候,把好名好利的世俗心才放下了。通过修行唯心识定进入三摩地,经历恒河沙佛到最后,一直到然灯佛我才证得了无上的妙圆。妙圆,圆是圆满的,什么是最圆满的?我们的本心是圆满的。什么是最妙的?我们那个觉我们的本心是最妙的。所以这个就是指我们的真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又叫空如来藏,他完全证得了妙圆识心,也就是我们的自性。三昧是正定的意思。他定在这个妙圆识心上,而且不会退转了,完全和妙圆识心相契合。这里为什么要叫识呢?识,是本觉本来具足的一种功能,能看叫见性;能听叫闻性;能记忆能识别能储藏就叫识性。而弥勒菩萨为什么会突出本觉妙圆的识性呢?那是因为他认识世界,他发现富贵的人为什么富贵,穷苦的人为什么穷苦?他完全是从世间他所观察、认识这个角度出发的,他发现一切唯心造,越清净的人,越与本心相契合,就越富贵越有智慧;越杀妄盗淫越不清净的人,越贫穷越没有智慧。唯有佛,是完全和本心契合,所以才福慧具足。这个识心的确很妙,就是我们本心。佛给我们指出来唯有这个心,才是真心,才能不可思议究竟圆满。这是真正的究竟圆满的真心。
他通过唯心识定,入三摩地,然后达到了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之后,他终于觉悟了。他说:尽虚空遍法界无论这个佛的国土,是清净的还是秽垢的,。就是我那个真心所现的。他知道心就是本来面貌,这句话就叫唯心所现;显出富贵贫穷智慧愚钝不一样的人生,主要是唯识所变。所谓的唯识所变,就是认识不同,就有不同的人生结局,唯有清净,白净识(庵摩罗识)才是究竟圆满的。
,弥勒菩萨给释迦牟尼佛做汇报,所以叫的世尊。他说:我因为在燃灯佛那里,我就得到了识心圆明。。我完全明白了解,这一切都是真心所生,唯有真心所生叫唯心,唯心所现。因为所有的万物,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所有的世界都是我们自心所现物,唯妙觉明性,全是我们真心,没有别的;唯识所变:有秽土、净土为什么不一样?都是我们的妄识、识心所变现出来的。这个世界这么多样,完全都是认识的不同而产生的,叫有种种心生,所以有种种法生。其实这些都是假象,唯有真心是不生不灭的。
,识性:前面讲了就是真心,空性。无量的如来都是由本性流出。为什么叫流出?自性流露出的,诸佛如来是完全与自性相契合的,没有任何的造作,不是因为造作而成为如来的,所以叫流出。
,弥勒菩萨认识到根本了,而且证得了空性,被释迦牟尼佛授记为后补佛位。将来释迦牟尼佛退位之后,我就作为贤劫中的第五尊佛。贤劫中第四尊佛叫释迦文佛,第五尊佛就是弥勒尊佛,来做娑婆世界教化众生。
,佛您老人家来问我怎么能圆通的?我就是以仔细的观察,站在真心本性的角度,就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谛观。弥勒菩萨他看到的是什么?虚空藏菩萨看的是四大不依;而观音菩萨照见的是五蕴皆空。而弥勒菩萨谛观出来的是什么?,十方世界,皆是妄想识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实,就是能认识的能认知的本心,是究竟圆满光明的。识心不圆满就能变化三界六道十法界,识心圆满就是真心,全妄即真。圆满清净的时候,就真正成为真实的本心,本心当然究竟光明。法界众生都有识心,一但清净下来,就会进入到圆满究竟的那个真心里面,成为真实的。进入圆满究竟成为真实。一旦达到“弥陀自性唯心净土”的“极乐世界”真实境地,,当然不会依靠其他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法。这就是远离依他。
,什么叫遍计执?就是普遍的执着。普遍的执着就是凡夫,被一切境界所转,见到什么都喜欢,看到龙、看到龟、看到这些神仙、看到鬼神、都很厉害。于是就要依靠人家执着这些,这就叫遍计执。普遍的计度,普遍的妄想,普遍的执着。因为真实心本来无一物,不可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一法可依靠,没有一物可执着。说依他和遍计执,就是违背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既然是虚妄的,为什么要执着于或依靠于他,为什么要执着于这些万物呢?想得到圆满究竟光明,必须清净,清净一念不生,一法不得,自然就是。要清净,那就必须要远离两种执着,才能真正唯心识定得无生忍,永远保持不生不灭,清净本来无一物那个情净心,那才叫真正的圆满究竟的觉悟。
总结这段话,弥勒菩萨向佛汇报说:佛呀,你老人家来问我是如何证得圆通的?我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谛观)十方世界,全都是唯识所变,众生的业力所感,这些妄想识心,他本来面目是究竟圆满的。识的本心就是本来面目,就是清净心。唯有清净心才究竟圆满光明遍照,而妄想执着都是不清净的,所有的执着妄想都是苦的,不圆满的,圆满福慧两足尊的只有佛。所以我要向日月灯明佛学习,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向燃灯佛学习,我要向所有佛一样识心圆明。这样才是真正的富贵。我喜欢富贵,我喜欢名喜欢利,没有错,但真正的富贵真正的智慧唯有清净本然,来自空如来藏。这是弥勒菩萨修行的过程。同样我们在世间要想得到大富大贵,要想得到究竟圆满的福报和智慧,唯有通过向佛学习,才可能像弥勒菩萨一样证得圆通。好了。我们做一下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我们把讲经的功德、听经的功德、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虚空法界一切有情,愿一切有情离苦得乐;回向给我们道场内外家宅屋内的一切有缘众生,所杀所害所食的一切有缘众生,堕胎婴灵;历代战争中牺性的亡灵,还有疫情中牺牲的失去生命的一切众生,愿他们都能听闻佛法念佛成佛,了脱生死往生净土;
回向给世界,愿世界和平,人民幸福,灾疠不起,兵戈无用;
回向给国家,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阿弥陀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