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生态共同体催生农旅热

“现在来我店里吃生态羊肉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地里种的那些白菜、青菜、萝卜等农家菜是他们必点的蔬菜,也跟着‘身价’倍增了,收入也比往年多了。”花口村民小组陈德忠说。这是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镇花口村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花口村风光   花口村是弥勒城郊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但一直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对此,西三镇坚持“优一产、强三产”的思路,立足补齐短板弱项,充分利用全村山绿、水净、林茂、草盛、梯田等生态优势,以农旅融合破解该村发展“瓶颈”。

该村紧紧抓住被列为红河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试点村的契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多方支持等方式,统筹推进盘活花口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资源,并率先在全市完成花口村“1+5”发展规划,依规划大力开展各项农旅基础设施建设。

“我镇结合花口村‘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村情,以田园风光体验、美食文化体验与农耕文化体验为产业谋划重点方向,规划总投资1.7亿元,在花口村老寨小组及周边村组梯次实施特色民宿开发、人居环境提升、特色美食街、田园综合体等项目10余个,让田园变公园、农业区变风景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西三镇党委书记杨云勇说。

花口村农旅融合促发展   “我们村种植条件好,但是人均耕地只有0.45亩,发展受限。但我们村阡陌纵横,波浪起伏的‘梯田’,配上山水林湖,成了一道别致的美景,加之离城近,农旅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就抓住生态这一优势,做足农旅融合文章。”花口村老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陈伟站介绍。

为保障西三镇“生态共同体”各个项目的有力实施,西三镇党委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并通过镇级整合一点、村级自筹一点、社会力量投入一点、回乡干部筹措一点的“四个一点”方式,强化项目实施的资金和服务保障。现已投资余万元,完成花口村老寨小组及周边村组污水网管、道路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余万元,打造以“溪谷里·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建设规划面积余亩,现已流转土地余亩,完成一期共享农庄、“一院一品”特色庭院建设,投入运营以来,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我原来去外省打工,老是挂念着家里的老小,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后海’景区,我在家门口就有了一份保洁工作。”村民孔庆珍说。

花口村风光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取得初步成效后,花口村党总支随即成立弥勒市绿保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市城发集团抱团合作,构建“党总支+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劳动力”就业模式,为村民提供景区安保、绿化、保洁等服务岗位,固定用工余人,临时用工全年达余人次,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每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花口村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以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组10余户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手工制作等休闲旅游业态。进一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协调、空间布局优化、生态功能改善的辐射带动示范效应,每年吸引多万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体验,全村旅游年产值达将0余万元。”西三镇花口村党总支书记马云说。

云南网通讯员段刘群赵树龙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zx/173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