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布袋和尚,名契此,是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的一位高僧,出生于明州奉化(现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号长汀子。他以其独特的形象、幽默风趣的性格以及深厚的佛学造诣,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布袋和尚被世人传颂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的化身,其形象常以大肚弥勒佛的形式出现在汉传佛教的寺院中,象征着“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布袋和尚的生平与形象
布袋和尚的身世颇为神秘,据传说他是由一捆柴上漂来的婴儿,被好心人救起并抚养长大。他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后游历四方,最爱在雪窦寺弘法,使得雪窦山被尊为“弥勒圣地”。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手提布袋,见物就乞,却从不见他将东西倒出,布袋总是空的。他的这种随和与智慧,使他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声誉。
布袋和尚的形象特征鲜明,身体胖硕,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这种形象不仅符合弥勒佛的慈悲与包容,也体现了布袋和尚随遇而安、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他的布袋不仅是他乞食的工具,更象征着他虚空无挂碍的心境,以及随时准备接纳万物的胸怀。
布袋和尚的禅诗及其寓意
布袋和尚的禅诗,虽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富含哲理,引人深思。这些禅诗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以下选取几首布袋和尚的禅诗,分析其寓意。
1.《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剩余62%未读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