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02829.html
文/杨树德(云南弥勒)
小时候,我们家特别贫穷。我三、四岁时,就每天背着一个背箩,在街上捡甘蔗渣,背回来铺在门口的空地上,晒干后用来烧火做饭。有时运气好,还会捡到一个牙膏壳,拿去可以卖得两分钱。水果上市的季节,一天还会捡到一两斤桃核、杏核,拿到中药铺可以卖得四五分钱。卖得的钱,我都全部交给母亲,自己从未偷偷花过一分钱。老糖厂开榨的时候,我便会背着背箩到厂子里去捡甘蔗渣,那里面甘蔗渣多,好捡。到了糖厂大门口,守门的人不让我们进。门口围了十多个像我一样背着背箩的小孩子,都想进到糖厂里去捡甘蔗渣。虽然守门的不准我们进大门,但是我们都不离开,只要看到门卫稍不注意,就立马朝着大门里跑去,多数的会被门卫抓回来,但还是有少数的跑进了糖厂。还有一个进厂的办法是,我们利用拉甘蔗的牛车和马车做掩护,躲在车子后面和侧面,跟着车子偷偷进入糖厂。这个办法多数时候都能混进厂门,有时也会被门卫发现,被拉出门外。我们并不死心,两种方法换着用,门卫稍不留神,我们便朝门里跑,拉甘蔗的牛马车一来,我们便弓着身子躲在车旁边跟着进去。总的来说,守门人对我们表面上很凶,但从来不打骂我们。我们最怕的是一个叫“大金牙”的副厂长,因为他装着满口的金牙,所以我们就叫他“大金牙”。他一来到大门口,就撵着我们用长竹杆打。哪个背箩跑掉了,他上去几脚就踩扁了丢在一边。然后回去把守门的一顿。我们远远的躲在房子的拐角处,偷偷的看着他,才又朝着大门口围上去。进了大门后就相对安全了,但也要十分小心,如果遇到“大金牙”那可算倒了大霉了。我们一见到“大金牙”,就会像小白兔见到大灰狼一样,惊惶失措地四散逃跑躲藏,如果被他抓到,那后果便不堪设想了。我多数时候都很幸运地躲过了“大金牙”。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有一次被“大金牙”抓住,他凶狠地骂着脏话,把我捡的甘蔗渣从背箩里倒提着抖在地上,朝我头上打了两巴掌,用双脚把我的背箩踩扁了。我见到背箩被他踩扁了,把我心疼的一声就大哭起来,抹着眼泪跑回家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一直在厂围着,总能找到一个机会混进去的。进了厂大门后,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藏好背箩,然后就出来找甘蔗渣了。找到一小包呢,就抱去装在背箩里,等装满背箩后,则背着拐弯抹角,顺着僻静处偷偷地来到厂大门边,瞅准机会,便飞跑出大门去。门卫看见了便假意的吼两声,随便的追上几步,便回去了。我呢,便高高兴兴,背着满满一背箩白生生、散发着蔗糖芳香的甘蔗渣胜利回家了。糖厂的甘蔗压榨后,甘蔗渣要靠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谷篮挑到六、七百米开外的发酵池发酵后用来烤“甘蔗渣”酒。我们就在这条路捡拾挑掉了的甘蔗渣,见到挑甘蔗渣的经过时,我们会跑上去从谷篮里拽甘蔗渣,拽了掉在地上的甘蔗渣,谁拽归谁。挑甘蔗渣的小伙子见我们上来拽甘蔗渣,从不骂我们,就像没看见一样,只顾挑着飞跑,一眨眼的功夫,我们还来不及拽下甘蔗渣,他便到了发酵池。有时发酵池装满了,便会把甘蔗渣抱出来给我们,大家便蜂拥围上去抢。我也跟上去抢,但由于人小,根本就抢不赢那些大人。抱一包出来,被一个人抢去,又抱一包出来,又被一个人抢去,我被压得弓了腰,身上掉了很多细碎的甘蔗渣,眼睛里也进了甘蔗渣,只好双手捂着眼睛。这时只听到一声大吼:“这包甘蔗渣谁也不准抢,就给这个小娃了。你们没有看见他哭了吗?”于是大家停住了,静静地看着我抱着一大包甘蔗渣走开。我边流泪边半睁半闭地走到藏背箩的地方。这是我一次得到最多的甘蔗渣,我对那位好人万分感激,至今都还记得他说的话。只是当时我没有哭,而是眼睛进了甘蔗渣而流泪。作者后记:
曾记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弥勒糖厂(新建糖厂),在还没有建红河卷烟厂之前,据说每年的产值占了弥勒县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左右,那是多么的辉煌啊!
竹园坝子种植甘蔗,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清乾隆年间,有位叫陈文凤的弥勒人,在台湾当道台,从台湾引进十二马驮罗汉蔗,由其兄陈文龙在竹园作“水果”栽培。后多了,又从广东请来熬糖师傅,制作出了竹园小碗红糖。
年编写《弥勒糖厂志》时,这部分就是由我编写的。巧的是陈氏有一支后人,和我家是最要好的邻居之一。当时住在竹园街上,我对她进行了采访,后又到弥勒县城找到陈氏后人进行了采访,又到县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史料,最后才写入《弥勒糖厂誌》里的。
我当年采访陈氏后人得知,陈氏在乾隆年间,在弥勒城有一个外号,叫“陈大钉钯”。
这个外号是如何得来的呢?原来啊,在乾隆年间,陈氏家族在弥勒城十分显赫,在陈府的大门前,摆放着几把大钉钯,无论什么官员从陈府门前经过,都必须是“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如若不然,陈家家丁就用大钉钯钯翻文官的轿子,钯翻武官骑着的战马。于是乎,弥勒人就送了一个“陈大钉钯”的外号给了陈家。
以上这些,都是陈氏后人亲口对我讲的。
童年记忆系列之二:菜油灯下听妈妈讲故事和虱子烧虮子捉虼蚤广西奇闻轶事:环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