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书地理志》和《新纂云南通志》等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泸西县县名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城西有泸源洞而得名;一说因城西有泸川而得名。
西汉元鼎六年,设置漏江县,隶属牂牁郡。东汉,为漏江县,属益州牂牁郡。三国蜀汉,属益州建宁郡漏江县。西晋,属宁州建宁郡漏江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武德元年(年),改置陇堤县,属郎州。唐南诏国,为弥鹿部,属拓东节度。
大理国时期,为弥鹿部,属石城郡(实为师宗、弥勒二部自立的自杞国)。
元宪宗七年,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二年,置广西路。后置宣抚司,又废。辖师宗、弥勒2个千户总把。至元二十七年,师宗、弥勒千户总把改置师宗州、弥勒州。大德四年,维摩州改属广西路。
明洪武十五年,改置广西府,辖弥勒、师宗、维摩(今丘北)三州及18寨,隶属云南布政司。
清初袭明制,称广西府,属云南省,辖师宗、弥勒、维摩3州。康熙八年,裁维摩州,其地析入广西、广南、开化三府。以其属广西府地改置三乡县,属广西府。康熙九年,裁三乡县,并入师宗州。雍正二年,于五螬地置五峭厅,属广西府。雍正八年7月,广西府属迤东道。雍正九年,设师宗州州同于旧三乡县之丘北。乾隆三十五年2月,降广西府为直隶州,以正五品知州掌印,为冲、繁、难之要缺,改所领师宗、弥勒二州为县,师宗州州同改县丞,析五螬厅改属曲靖府,广西直隶州仍属迤东道。乾隆四十一年11月,裁曲靖府属之五峭厅,于其地置广西直隶州判还属于广西直隶州。道光二十年6月,于丘北县丞地置丘北县,属广西直隶州。至清末,广西直隶州辖师宗、弥勒、丘北3县。下图即清代云南广西直隶州正堂牌匾:
民国年4月,改广西直隶州为广西县,隶蒙自道。十八年,废道直属云南省。同年11月,改广西县为泸西县。三十七年,属云南省第3行政督察区。
年,云南解放后,属宜良专区。年6月12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宜良专区,所辖的泸西县划归曲靖专区。年10月23日,师宗、罗平、泸西合并,成立师宗县,县府驻师宗县城,属曲靖专区。
年2月15日,泸西县从师宗县撤出,仍属曲靖专区。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泸西县,将原泸西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弥勒县,改属红河州。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泸西县,合并于弥勒县的原泸西县行政区域为泸西县的行政区域,隶属红河州并一直沿至今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