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让宋仁宗头疼的弥勒教是什么来头

《清平乐》让宋仁宗头疼的弥勒教是什么来头?原来是白莲教前身

文/无计读史

《清平乐》最近播出的几集中“弥勒教”频频出现,宋仁宗甚至怀疑宫廷内乱的四人是受了“弥勒教”人的蛊惑吃了药才导致精神失常,于是宋仁宗招了文彦博去平贼。弥勒教究竟有多大来头?为何让宋仁宗如此头疼?下面我们为大家揭示。

弥勒教创立于梁武帝时期,创始人叫傅大士是南朝梁代著名尊宿,与达摩、宝志并成为“梁代三大士”。傅大士创立弥勒教前自称“双林树下来解脱善慧大士”,弥勒教本意是普度众生,因此广受流传,没想到被很多有心人士借此来造反。

弥勒教发展到了中期有了很多的受众,教主就将米勒将魔化,改了求道要求,他们希望用血与火造成弥勒降世,所以他们的菩萨修行要求就是要多杀人。他们的口号是“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

公元年,法庆和尚任弥勒教首领,他为人聪慧精通魔幻之术,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就吸引了很多教徒。法庆给这些教徒洗脑并赠送精神药物,之后牢牢地控制了这些教徒们的精神思想。

法庆见教徒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开始了“起义”。他的部下多是没有思想的”死士“,虽然有心但是基本都是三教九流的人物,”起义“一开始就遭受了很大的失败。法庆的洗脑功夫倒是一流,失败后他的部下趁机在周围发展势力展开游说,立刻就把队伍壮大到五万人。

弥勒教的势力遭到了当时北魏的忌惮,于是派出了十万大军围剿,法庆方倒是不慌不忙,居然还敢主动攻击,结果当然是法庆一方惨败,他的教徒们在这次战斗中死伤惨重。法庆自己也被抓获,送到洛阳当众杀死。

此后,还不断有人借弥勒教名号复出,在北宋庆历七年,贝州人王则本是逐州农民,逃荒到贝州给地主放羊,后来起兵造反,自称东平郡主,口号是”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派了文彦博去平叛。

因为弥勒教资金有限,所以教徒们的教服统一是白色(染色衣服较贵)。在北宋时期弥勒教和摩尼教(明教)逐渐融合,在南宋之后又和当时并不壮大的白莲教融合,于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白莲教。

白莲教在明、清两朝影响甚大,多次起义造反,最后一次造反在乾隆晚年时期,波及了四川、陕西、河南、湖北四个大省,时间长达九年,惹得清廷苦不堪言,直接让当时的康乾盛世转向了衰退。白莲教自己也受到重创,慢慢的销声匿迹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jt/177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