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60岁老夫妻开了家无名裁缝店,一做就

??

前天去老五中那边买炒饭,偶然看见一位叔叔缝纫机踩得飞飞神,极小的门店,没有门面,也没有任何装饰,只用听着那“嗒嗒嗒..."就已不明觉厉!

我和朋友私语着,旁边一大爷说,“他家很厉害的,改衣服S、M、L随意切换,还能私人定制呢!”

忍不住好奇,进店探了探。

“弥勒深巷里

没有名字的传统裁缝店”

缝缝补补近40年??

这家裁缝店的主人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人很热情,脸上笑盈盈的。开店近40年了,手艺靠得住,回头客蛮多的。

“已经开了有38年喽,我们当时还是弥勒第一批个体户,年办的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可惜时间久了,营业执照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初的小本本没能留下来。

20平米不到的铺子,东西却不少。墙上挂满了布料和衣服,左边墙上挂着中式成衣,等着顾客来取走,右边则是各种西服布料。

恰时廖阿姨改完一条白裙子,“衣服主人是个蛮时尚的小姑娘,骨架蛮小,买的每件衣服都大,每件都要来我们这改加小码。”害,大改小,有什么稀奇?

“像是衣服小了,人长胖了,小的也能改大……”小改大,这就有点厉害了。

改小容易改大难,改大一般会放出内衬余料,余料不够就得整体拆散,再活用“拼接大法”保持整体一致。

周叔叔是四川人,16岁学艺,18岁就自己从四川来到弥勒做裁缝,开了“蜀滇时装店”。

“我和你们叔叔就是做衣服的认识的,当年...”

周叔叔和廖阿姨也是因裁缝结缘,最早是在二小门口,那个时候周围都还是荒田坝子,后来搬来了建设街嗒嗒嗒...就是38年,孩子也成家立业了。

见证了周叔叔和廖阿姨爱情的剪子

如今他们老两口没任何负担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用廖阿姨的话来说,闲下来了,吃饭的手艺可不能扔。

一台老式脚踏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剪子、熨斗都已锈迹斑斑,老式剪刀上还缠满了布条,毕竟也是近四十年的老古董了。

“我嫁给你叔叔时,就只有这把剪子..."

脚踏缝纫机

开店近40年,他们见证了中国服饰每一波浪潮,中山装、喇叭裤、工装夹克、蝙蝠衫……他们都改过、做过。

数值有些模糊的尺子

寥阿姨的宝库(装着各种纽扣、拉链等零碎配件)

“那时人们都是排着队来做衣服的,那场面真是...”寥阿姨说起往事,神采飞扬。当裁缝,他们一干就是近40年,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那已经是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勾起,

儿时浓浓回忆”

尘封已久~

我在这些发黄的物品上嗅到了岁月的味道,和缝纫机有关的尘封往事就此打开。

在那个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童年时代,陪伴着我们的就只有小伙伴和一些老旧物件。小时候没事玩时,就喜欢坐在奶奶身旁看着她做衣服。

记忆里,那时阳光总是微凉的,奶奶坐在缝纫机前,我窝坐在一旁舔着老冰棍,听着奶奶踩着缝纫机嗒嗒嗒...

还有读初中那会盛行窄脚校服裤,以前觉得好酷好有个性,反正就是谁穿谁潮流,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找车衣店改裤脚!

现在回想起以前,总会觉得真的是傻得可爱。

////

现在来裁缝店的大多还是上班的年轻人和一些老人,年轻人是因为不会,而老年人则是因为不舍,他们觉得缝缝补补的衣服更合身。现在和过去相比,也有太多的变化了,但是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无论怎么惋惜也不会再回来。无可否认的是缝纫机所承载着的,是过去那个时代最朴实、单纯的记忆...

Todaystopic//今日话题你最近一次去老店铺时什么时候?#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肖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lp/162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