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一天打开中国的山河地图,满眼都散落着星星点点的人文光亮,到处都密布着四通八达的诗情河道。”
——余秋雨《文化苦旅》
12月28日,“秋雨书院”在弥勒市开馆,这是对一座城市既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召唤,就像书院花园里,一条又一条彼此交叉的小路,曲折婉转,终将带领人们通往星辰大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院的设计概念源于朱熹的《观书有感》,建筑风格以新中式为主,清新而典雅,主要包含五大板块,分别是余秋雨先生的手稿厅、碑林、山川翰墨、书籍馆,和余秋雨夫人马兰的视听空间。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在全国的第三个线下实体“秋雨书院”,也是全国首创的“园林院落式”书院。
“红河弥勒秋雨书院超越了个人的意义,把文化变成了景观,把私人写作变成了公共产品,把笔墨变成了可长时间流传的金石,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悠长。”在致辞时,余秋雨对书院给予高度肯定,他认为弥勒这座秋雨书院,是全国秋雨书院中建得最好、最美的,“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一个美丽的景点,相信这里将吸引大量读者前来参观,并极大提升当地的文化氛围。”据介绍,书院建成投入使用后,余秋雨将会不定期到弥勒进行文化交流。
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在致辞时表示,红河州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红河奔腾、奋勇争先,是千百年来滋润这块土地、养育这方人民的精神血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多彩的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积淀。而今,秋雨书院落地弥勒,给这里竖起了新时代的文化地标。
同时,书院中首次展出了《借我一生》《秋雨时分》《行者无疆》原著的部分手稿。
“因此,人人都想整装远行,人人都想解缆系缆,人人都想轻轻敲门。”
——余秋雨《文化苦旅》
如约而至,共赴盛会。在仪式上,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著名文化学者钱文忠,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胡炜出席开馆仪式并致辞。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州委副书记、州长罗萍等嘉宾出席。这一长串名单,印证着书院的分量,更昭示着当下人们对经典的致敬。
仪式上,姚国华与余秋雨共同为书院揭牌,姚国华、罗萍共同为余秋雨、马兰夫妇授予“文化使者”荣誉称号。
姚国华表示,希望通过秋雨书院这个文化交流平台,加强红河州同国内外文化学者的沟通交流,打造一处市民百姓与文化艺术交流交融的文化高地。同时,通过秋雨书院吸引更多的文化使者到红河耕耘播种这片绚丽多姿的土地,让红河大地文运恒昌,异彩绽放。
余秋雨先生和夫人马兰
云南网记者李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