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无敌聋哑木雕师遭遇车祸重伤,聋妻刻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盛伟文/摄

5月27日上午,医院脑外科的病房里,38岁的聋哑人毛晓浪躺在病床上痛苦地呻吟。

他35岁的聋哑妻子吴迪在病榻前时而拉着丈夫的手,时而用手语向丈夫问候着,泪水不断从有些深陷的眼窝中流出。

衢州美术界内用“艺术天才”来评价毛晓浪,他是被政府授予衢州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的民间艺术家,木雕事业在当地很有影响。毛晓浪出车祸后,衢州市民纷纷为其捐款,衢州特殊学校的老师们也奔走呼告,为这位学校的杰出毕业生筹款。

在照顾孩子丈夫之余,吴迪在木雕室里雕了一个小木弥勒:“大约还有5天雕好,我们在谈恋爱的时候他就雕刻过小弥勒送给我,这是我们的爱情信物,我为他祈福,祈福他还能拿起他最钟爱的刻刀。”

(毛晓浪夫妇在领取民间工艺大师的颁奖现场)

剪纸木雕皆有天赋,自强不息的他成了民间工艺大师

毛晓浪年出生在龙游县模环乡。3岁时,父母才知道相貌清秀的儿子是聋哑人,而医生对此的解释是母亲在孕期使用药物所致。

晓浪跟着同龄孩子一起上学,因为听障,毛晓浪成绩长期在班级倒数,但绘画却无人能及。“他画啥像啥,青蛙啊,耕牛啊,看到就画,当地人都说他是个奇娃。”父亲毛爱华说。

11岁时,毛晓浪无意中看到了剪纸,然后拿起剪刀无师自通开剪。立时,栩栩如生的动物被熟练地剪出来。

晓浪的名气越来越大,最终被当时的衢州聋哑学校发现。18岁那年,他被学校免费特招。

经过系统教育,晓浪的美术作品不断获奖。“澳门回归时,他的剪纸作品获了大奖,还专门到杭州去领奖。”

在学校学习4年后,晓浪去东阳拜师学习木雕,这一学就是8年。

学成后他回到龙游,雕刻作品也多次获奖。年,毛晓浪获得了“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的称号,在衢州获此殊荣的不足百人,残疾人获得大师称号的更是屈指可数。毛晓浪还成为了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雕刻爱情信物,妻子祈求丈夫平安

如果不是这次飞来横祸,毛晓浪注定会有一个虽然残缺但很幸福的人生。年,他和小自己三岁的聋哑女孩吴迪结婚,吴迪也是先天聋哑,但美丽知性的她上过大学,还是摄影发烧友,她用相机记录了这个家庭的诸多欢乐。

婚后,夫妻俩有了一双健康的儿女,在龙游城区有自己的木雕店,经营情况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5月19日,毛晓浪骑电动车回家时遭遇车祸,颅脑损伤,胸腔积液,肋骨锁骨多处骨折。5月26日,动过手术的毛晓浪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医生说,毛晓浪伤得最重的地方是头部。

“我好害怕失去他,也好害怕他不能再拿起刻刀。”吴迪用手语告诉身边的郑卫珍老师。

郑卫珍是衢州特殊学校的手语老师,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衢州市聋哑学校。郑卫珍不仅是毛晓浪的老师,也是小两口幸福爱情生活的见证人。

除了照顾孩子和病榻前的丈夫,吴迪每天都会抽空去店里雕刻一个小弥勒木雕。吴迪原本不会木雕,天天和丈夫在一起渐渐也会了。

“当年我们认识时,他就经常给我雕一些小玩意,而这木雕弥勒就是我们的爱情信物,我给他雕一个,为他祈福,还有5天左右就可以雕刻好了,希望我一刀一刀刻出来的爱情信物能给我们这个家带来光明。”吴迪说。

亲人朋友希望大家帮他重新拿起刻刀

这些天,衢州市特殊学校全体老师一直在为毛晓浪募捐,老师们慷慨解囊数千元,学校还在网络上发起了捐款,目前已经募集起十多万元善款。

郑卫珍这些天时不时就会来到病房,为毛晓浪夫妇做手语翻译。“毛晓浪不仅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是身残志坚正能量的典型,这样的好青年好家庭,全社会都应该来帮他一把。”

毛晓浪住院的这段日子,龙游各级文艺社团,毛晓医院探望,以各种方式资助他。

现年67岁的毛爱华担心儿子的未来。“我最怕的就是他再也拿不了刻刀了,这是他继续生活下去的支柱,他的努力和成就都在这把刻刀上。”

毛爱华告诉钱江晚报记者,目前毛晓浪的意识基本恢复,但脑部还要继续动手术。“这都需要经费,我也希望大家拉毛晓浪一把,拉一把我的儿子。”

(吴迪在雕刻爱情信物为丈夫祈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lezx.com/mlxxw/169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