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说过,和田玉并不是“玩白”的玉种。高白的料子在玉质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
但世事无绝对,还是有少数白玉在白度和玉质上取得了平衡。
能有这样的双赢局面,最大的功臣就在于原籽出色的脂粉表现。今天分享的这件“弥勒佛”,就是这样一件因脂粉感而翻身的高白籽料。
名称:弥勒佛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重量:16.6g
尺寸:32*24*16mm
这件弥勒佛由一颗完整的和田小籽巧雕而成,原籽高白明亮,光感饱满,玉质高细高密,温润柔和。
打灯基本不见结构,老熟度较高,油性表现极好。尤其在脂粉感上,即使是在光白籽中,也属于最高水平。
和田玉之所以不喜白玉,只要是因为白度较高的原石,玉质往往偏松,上手也容易发干。水透有余,润度不足,还常常会有造假的问题。
但传统意义上的羊脂玉,其实说的正是白玉,是那些在脂粉表现上格外出众的“白羊脂”。
一、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松!
常说十白九松,就是说和田玉要追求白度,就不得不牺牲玉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原籽密度的下降。
但脂粉感较强的白玉,白度就来自于脂粉本身。就像悬浮在玉石内部的微粒,直接拉高了玉石的色调与光感。
二、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生!
从老熟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光白籽的表现都不如皮色料。越干净的原籽料性越生,似乎早已成为共识。
不过脂粉感与老熟度却并不矛盾,相反还是最佳搭档。老熟度提供了黏性,脂粉提供了糯感,这也许才是老玩家最爱的年糕料吧。
三、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干!
白玉偏干,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籽料上,山料俄料也同样存在。
但脂粉十足的细白料,上手盘玩时会有明显的阻滞感。比起打油抛光冒充的假油性,这才是真正的天然“油疙瘩”。
四、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透!
白玉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很漂亮。但从和田玉的标准来说,常常会显得有些透,有些“水”。
不过脂粉感好的和田玉,往往却是比较“闷”的料子。这种互补之下,白玉不但不透,反而显得灵气逼人,也算是彼此成全了吧。
五、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傻”!
俄山料之所以不太讨喜,和它的白玉质感太僵、玉色死板不无关系。
要让白玉白的舒服、顺眼,脂粉的参与必不可少。毕竟籽料的糯感要靠脂粉来支撑,只有油糯温润的白才是羊脂玉该有的白。
六、脂粉好的白玉白而不假!
白玉最怕听到的评价,就是“这块玉白的好假”。也不能怪玩家片面,毕竟大多数假玉,走的都是高白路线。
所以好的白玉籽料,绝不能仅仅看有多白。至少在界定真伪的时候,玉质的脂粉表现,远比白度更能说明问题。
和田玉行业有种说法,叫作“小白爱白度,玩家要油性,商家重细度,老手看老熟,行家好脂粉”。
也许真要等对玉质融会贯通的时候,才能领悟到“酥熟”这种独特质感的真正意义。
才能理解白玉羊脂在和田玉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