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自称正遍知,遍知一切法。此篇经文广为预言弥勒下生时的情景。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广为汝说,当一心听。舍利弗,四大海水以渐减少三千由旬,是时阎浮提地,长十千由旬,广八千由旬,平坦如镜,名华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华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城邑次比鸡飞相及,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隐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这些都是粗犷之事,大概佛见识非凡能以规律预见到吧,所以这些不能当作佛经的矛盾之处提出来。可逐渐的问题就来了,弥勒下生经接着记载到。“是时有一大城,名翅头末,长十二由旬,广七由旬,端严殊妙庄严清净,福德之人充满其中,以福德人故丰乐安隐。其城七宝上有楼阁,户牖轩窗皆是众宝,真珠罗网弥覆其上。”有人会问,佛怎么连当时的城市名字都知道?不过这个“翅头末”也是法名,不是俗名,所以佛能依所谓的法说出来也可以接受。但他连城市多大多长他都知道,难道这世界的法则连城市在某一时期的规模都可以决定的吗?当然这法则是佛的法则,我就不认为法则能决定一些细节。都知道这世界有随机的一面,其实规律就像量子力学说的那样,微观上随机的一面出现了重复才在宏观上显出了规律。
注意,佛是指出了具体时间下城市的规模,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也就是这世界的一切皆是可以预言的,皆是注定的呢?当然此经还宣说了很多很多细节,那么这么多细节堆砌在一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判定佛所谓的正遍知不紧紧是遍知一切法,而是实实在在的遍知一切呢?我细思极恐,因为我想说,一切都可以遍知,一切皆注定,那你还修什么呢?这不就是佛教一个最大的破绽或者矛盾吗?所以佛实乃千王之王,佩服、佩服。